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各地迎接冬至 有人吃羊肉有人包饺子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 作者: 2017-12-22 15:22:00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在冬至。冬至又被称做“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

  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周历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正月等于如今公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直到汉朝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把正月和冬至分开。也可以说单纯的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12月21日,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区直幼儿园开展“包饺子 学民俗 迎冬至”活动。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各种蔬菜汁和成彩色面团,一起包出多彩饺子,了解冬至的来历知识,感知传统民俗文化,迎接冬至的到来。 中新社发 胡高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