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走村串寨 云南腾冲古老皮影在逆境中复兴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12-21 10:46:00

  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皮影戏的演出,有历史演义戏、民间传说戏、武侠公案戏、爱情故事戏、神话寓言戏、时装现代戏等等,无所不有。折子戏、单本戏和连本戏的剧目繁多,数不胜数。常见的传统剧目有白蛇传、拾玉镯、西厢记、秦香莲、牛郎织女、杨家将、岳飞传、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等等。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刘朝侃(左)在位于腾冲高黎贡国际旅游城的刘永周皮影馆内制作“皮靠子”。硝皮、铲皮、打磨、雕刻、上色、连接……制作一副“皮靠子”(皮影表演道具),最快需要一个月。文学、历史、美术、音乐……若想手持这副“皮靠子”,端坐白幕背后,成为一名皮影戏表演者,则需要多年学习和积累。出生于1992年的刘朝侃是云南腾冲刘家寨皮影戏第六代传人。大学毕业后,为了“做出点事情”,也为了“世代的情怀”,他决心振兴日渐式微的刘家寨皮影。“皮影戏就像一个金矿,需要开发,需要年轻人找方法。”通过在腾冲成立公司,开设皮影馆,刘朝侃让旧时家庭作坊制作、走村串寨表演的皮影戏走向了产业化发展。新华社记者 井辉辉 摄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