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盼已久的申报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11-27 10:09:00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意味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开肯定该文献遗产的世界意义,肯定其对文化和社会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此次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是一份骄傲和荣誉,标志着甲骨文具备了与世界其他被列入名录的文献遗产同等的国际地位。
《世界记忆名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舰项目,创建于1997年,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进行抢救,并加强保护和利用,提高全世界对文献遗产及其重要性的认识。该项目每两年评审一次,中国上一次申报的《南京大屠杀档案》于2015年入选。
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期盼已久。2006年8月,在河南安阳“庆祝殷墟申遗成功及YH127坑发现79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就吁请国家立项,启动甲骨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5月21日,全国古籍保护中心专门召开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专家座谈会,正式确定国家档案局为申报归口管理单位,适时启动申报程序。国家图书馆则组织专家学者多次研讨申报甲骨文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有关标准制的定和实施办法。2013年7月,国家档案局协同国家文物局委托笔者负责起草“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与“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国际名录”两个中英文申请文本(郅晓娜博士协助承担文本的英文翻译)。要求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指南》及《文献遗产保护总方针》,对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申请表的各项准则作深入透彻的分析,论证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确保珍贵的甲骨文遗产和档案资料得到保护和传播,提交明确真实而权威的申报理由,并为国家档案局准备提交申报纸本与数字化文本及所需配套资料。其间,国家文物局还组织召集全国11家甲骨文收藏单位负责人一起商谈如何配合申报工作。2013年11月26日,申报文本完成。随着国家全局性“世界记忆名录”各项申报项目审核落实与有序提交的安排,2016年我们又增补了申报图文材料。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的积极推动下,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于2017年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咨询、一系列实地考察、初审、终审,最终入选。
甲骨文是汉字的鼻祖,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与当今的汉字及现代汉语语法结构一脉相承。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既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对于国际社会了解和认识甲骨文及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也对于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00多年前的世纪之交,清代学者王懿荣在一种被称为“龙骨”的中草药上,发现了细小的刻画。这些神秘的符号经专家考证,被认定就是上古时期的文字——甲骨文,由此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提前了1000年。100多年后的今天,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再次“惊”了天下。图为市民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中参观刻有甲骨文的卜甲(11月25日摄)。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