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子学堂供销社系统启动暨培训班在高密市委党校开班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肖程鹏 2017-11-11 15:28:00

  建设为农服务新学堂,让儒家文化浸润乡村文明。11月10日上午,孔子学堂供销社系统启动暨培训班在高密市委党校开班。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邢成湖、省供销社合作指导处处长赵德利、曲阜孔子文化学院儒学所所长孔为峰、滕州市羊庄镇党委委员宣传科长褚猛、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普及传播部主任张华、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普及传播部主任科员曹荣旭以及全省各地市供销社系统百余人参加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由学堂授牌和集中授课两个环节组成。在授牌环节,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普及传播部主任科员曹荣旭首先宣读了孔子学堂批复函。邢成湖、赵德利、孔为峰、张华、曹荣旭为新获批的104家为农服务中心孔子学堂授牌。随后,邢成湖副理事长做精彩发言,他从中国孔子基金会的建设宗旨延伸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推广,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推进乡村建设的指示及要求,从文化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同高度及角度,对孔子学堂的未来发展建设展开讲述。他呼吁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把为农服务中心孔子学堂建设的更具文化品位。他同时表示,中国孔子基金会将与供销社共同努力,把为农服务中心这一服务基地建设好,更好的服务好广大乡亲。

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邢成湖讲话

 

现场授牌

  在授课环节,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曲阜孔子文化学院儒学所所长孔为峰首先做了题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主题讲座。他结合开展公益活动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揭示了乡村文化“沙漠化”这一不容忽视的文化缺失现状。同时,他引述为农服务事例及平时开展的培训活动,对下一步如何普及儒家文化及传统文化、如何把儒学同供销社系统有机结合等问题展开阐述。作为供销社系统的典型代表,滕州市羊庄镇党委委员宣传科长褚猛在授课环节,为大家分享了供销社建设的切身体会及丰富经验。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普及传播部主任张华在授课环节,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孔子学堂的建设初衷、发展历程及建设思路,对供销社系统孔子学堂的具体建设实施给予指导。

孔子第七十六代孙、曲阜孔子文化学院儒学所所长孔为峰做题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主题讲座

 

滕州市羊庄镇党委委员宣传科长褚猛讲述供销社建设的先进经验

 

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普及传播部主任张华介绍中国孔子基金会公益文化品牌“孔子学堂”

  乡村是缔造农耕文明的摇篮,是农耕文化的纽带,乡村文化建设历来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既是群众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拓展新思路新视野的需要,也是百姓热爱生活、讴歌生活的具体表现,更是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发掘优秀文化、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和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中国孔子基金会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创立“孔子学堂”这一品牌,就是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现代化、生活化、大众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必须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和文化小康建设,积极回应乡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弘扬传承孔子文化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孔子学堂适应时代要求,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自2014年1月创办以来,始终在围绕助力乡村振兴而开展传统文化的乡土化再造的课题调研、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如今,乡村孔子学堂已经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新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阵地。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三农”是全局稳定的“定海神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度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党和政府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载体。在全国总社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供销合作联合社在认真负责解决处置经济转轨所形成的矛盾和问题的同时,努力探索新时期的定位和发展途径,从县域整合资源起步,建设经营性与公益性相结合的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展示出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孔子学堂供销社系统启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供销社为农服务中心相融合,是中国孔子基金会与省供销社联合服务三农、携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起步。在未来,中国孔子基金会将与山东省供销合作联合社互相借力、共同发展,努力做为农服务的践行者,在实现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道路上不断摸索、不断奋进,积极参与、积极作为,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让乡村受益,让政府满意,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