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福建史前洞穴遗址发现大量农作物遗存颠覆传统观点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11-06 11:07:00

  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居住在洞穴里的人类,只会采集、狩猎,或从事初级农业生产活动。中国社科院、福建省博物院和明溪县博物馆考古团队近期对福建三明市南山遗址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颠覆了这一观点。

  这一团队11月4日宣布:在南山遗址4号洞(测定遗址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上发现了上万颗炭化稻谷,表明南山遗址古代先民已经掌握了相对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方式。

  对南山遗址的正式考古发掘始于2012年。除了大量炭化稻谷外,已发现墓葬8座,大型蓄水池2座,灰坑十余个,近百个柱洞,以及陶、石、骨器千余件,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南山遗址位于三明明溪,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88年对遗址内3号洞进行第一次试掘时,就发现洞内有厚厚的一层用红烧土铺垫的人类居住层。2005年第二次试掘时,在4号洞内发现了人类居住的遗迹,同时发掘出一件旧石器时代的用水晶石制成的刮削器。令人惊喜的是,在这个洞穴里,还存有大量磨光黑陶碎片,数量之多在福建考古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碎片从工艺上来说已经属于距今45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同时,在4平方米的探方中,发现了300粒的炭化稻谷和少量果核,这在福建内陆地区尚属首次,为研究稻作起源和传播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11月5日,来自国内外的考古专家和学者在南山遗址4号洞查看发掘工作现场。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