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乾隆年间故宫畅音阁再开锣 再现百年前宫廷戏曲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09-20 10:02:00

  悠长安宁的《春江花月夜》、华丽婉转的《牡丹亭·寻梦》、异域风情满满的里拉琴演奏《第一首德尔蜚赞歌》……19日,故宫畅音阁戏曲馆经过提升改造后正式开馆。月色下,中外艺术家们携手在古老的戏台上进行着不同形式的艺术表演,让观众们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

  畅音阁戏曲馆位于乾隆皇帝为自己养老修建的太上皇宫中,由畅音阁(戏楼)、扮戏楼(后台)和阅是楼(观众席)组成一个完整的清代宫廷“大戏院”。畅音阁,原是专为重大节庆演戏时所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今天人们看到的畅音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772年),嘉庆七年(1802年)和光绪十七年(1891年)先后进行过修缮,是清代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

  据介绍,故宫博物院对戏曲馆进行的提升改造着力强调宫廷戏曲的独特性,彰显畅音阁建筑的“大剧场”特色。通过新的参观流线设计,将扮戏楼纳入展览,贯通扮戏楼、畅音阁、阅是楼三个空间,令观众一睹剧场全貌。

  故宫博物院表示,将逐步在畅音阁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戏曲馆的展览特色在于不强调文物展陈数量,而是把观众的视线引导到舞台上,通过演员穿着和使用各类宫廷式样的戏曲文物复制品,让通常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动”起来。

  

9月19日晚,北京故宫博物院畅音阁戏曲馆经过提升改造后首次开馆,出席“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的代表们观看了首场演出。这座清代乾隆时期所建、保存至今的唯一一座三层大戏台将逐步恢复宫廷戏曲剧目演出。 图为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致辞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