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发掘距今约5800年河姆渡晚期遗址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09-07 10:49:00
9月6日,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下王渡遗址Ⅰ期考古成果公布,该遗址核心区分布范围约9500平方米,属于河姆渡晚期,距今约5800年。 据介绍,下王渡遗址I期总发掘面积3000平方米,共清理出史前至宋元时期各类遗迹现象170处,出土残损文物标本千余袋、各类可修复文物320余件和丰富的动植物遗存。
发掘过程中,共清理河姆渡文化遗迹18处,其中灰坑9个、干栏式建筑房址7座、围栏2条,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盘、陶罐、陶支座、石钺、石锛、石楔、石镰、石镞、石纺轮、骨镞、骨锥和猪头骨、猪下颌骨、鹿角、编织物等;共清理良渚文化遗迹107处,其中房址20座、建筑基址3处、灰坑77个、灰沟1条、墓葬5座、水井1口,出土遗物主要见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盉、陶罐、陶支座、石钺、石锛、石镞、石犁、石纺轮和动物骨骼等;共清理商周时期遗迹33处,其中房址2座、灰坑28个、灰沟2条、水井1口,出土遗物主要见有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豆、盏等;共清理宋元时期遗迹12处,其中灰坑7个、灰沟5条,出土遗物仅见少量青瓷碗、盘、盏等。
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河姆渡文化的骨器制作比较进步,有耜、鱼镖、镞、哨、匕、锥、锯形器等器物,精心磨制而成,一些有柄骨匕、骨笄上雕刻花纹或双头连体鸟纹图案,就像是精美绝伦的实用工艺品。在众多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它的发现,不但改变了中国栽培水稻从印度引进的传统传说,许多考古学者还依此认为河姆渡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化的最早发源地。
9月6日,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下王渡遗址Ⅰ期考古成果公布。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