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海外华文媒体:知音文化值得向世界推广

来源:中国孔子网综合作者: 2017-09-06 09:52:00

  9月5日,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新西兰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武汉汉阳区,参访汉阳造创意产业园、古琴台、江欣苑社区非遗传承园、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中铁大桥局武汉桥文化博物馆等,寻觅知音文化,聚焦汉阳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知音文化是武汉特有的资源,起源于伯牙子期的传说。钟子期墓是整个知音传说历史文化传承的唯一文物载体,坐落在蔡甸区蔡甸街马鞍山南凤凰嘴上,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甸区是知音故里,千年的知音传说是这座隋朝建置城市的文化之根,2007年“伯牙与子期的传说”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知音一词,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审音以知乐”、“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而赋予知音以深刻文化意蕴的则是发生在汉阳地区的高山流水故事。在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在古汉阳地区发生了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传奇故事。在先秦的元典上,如《吕氏春秋》、《荀子》、《韩非子》、《列子》等均叙及了此事,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也有所涉及。
  知音的本意是指钟子期在伯牙弹琴时,能从琴声中听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的意境和心志,达到心灵的沟通,很快两人就从素昧平生成为生死不渝的知音和知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在世世代代的流传中,“知音”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张,已泛化为友情、亲情、爱情,知音文化的影响也走出了武汉,走出了国境。1967年,国际天文学会宣布,水星上有15个环形山,陆续以各国古代文学家、艺术家命名。中国知音故事的主人翁大音乐家伯牙不仅在其中,而且位居榜首。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古琴曲《流水》,与世界其他地区27首著名乐曲录入金唱片中,由美国探索者一号飞行器带入太空,在宇宙中长期播放。法国波尔多市和日本大分市还建起了知音亭,随着武汉城市文化外向度的扩大,知音文化在市内外、国内外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9月5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在古琴台观看表演。

编辑:肖程鹏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