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庆涛:秉持文化自信 释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能量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9-25 10:41
【编者按】共祭先师,传新时代文明。今年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0周年,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的2019全球祭孔网络直播活动将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上午8点30分在中国孔子网、孔子网APP和官方微博准时开播。届时,海内外近20所文庙、儒学机构的祭孔直播信号将汇集直播间。在活动前夕,中国孔子网特地采访了文博专家彭庆涛,作为祭祀礼仪方面的专家剖析了现代祭孔的意义和作用。
彭庆涛,文博专家,曾任曲阜孔子博物院资料研究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现仍担任《曲阜文物志》总编纂。彭庆涛老师致力于古代祭祀的研究工作,与孟继新、刘岩合著出版《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多次参与曲阜孔庙祭孔筹备工作。也作为2016年、2017年全球祭孔网络直播活动嘉宾顾问做客直播间,解读祭孔知识。
问: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在整个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第一,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缔造者。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大转折的关键时期,是周代确立的封建制、宗法制分崩离析的时代,社会秩序空前混乱,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激烈。孔子正是在这种社会形势的催发下,为社会的未来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与方案。他对三代的文化遗产进行清理、总结、归纳,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其思想也就应运而生。考察孔子思想内涵,既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也有针对现实问题的具体内容。因此可以说,孔子思想的诞生,是孔子对西周礼乐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出的最突出的贡献。在孔子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倾向、基本属性和基本结构的完成。也将儒家文化推向了核心地位。
第二、孔子是世界公认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两千多年以来,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精神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政治结构和民族心理,均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他成为中华文化史一座不朽的丰碑。同时,孔子也逐渐的超越国界,广为世界各地人民所认识和了解,其思想学说的意义和价值日益得到重视和认同。
第三、孔子引领的圣人群体,奠定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基础。从另一个层面讲,周代礼乐文化的兴盛以及鲁国的特殊地位,使鲁国成为当时重要的文化中心,而鲁文化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的成果,则是滋养和孕育诞生了孔子、颜回、曾子、子思、孟子等一批思想文化巨人。他们继承、弘扬和发展西周以来的礼乐文明,最终形成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开创了以礼乐文化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国数千年传统文明的基础和骨架,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第四、以孔子为核心的儒家群圣,无疑是开风气之先的一批人物,他们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深远影响,正是中国进入历史大转折时期,中国文明发展进入到需要对此前文化积累进行第一次大清理、大总结和需要思想家出现的必然结果。他们在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第五、儒家群圣们创立了尊师重教、崇德敬老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上至帝王,下至黎庶,人们崇圣人,拜圣贤,读圣书,观圣迹,想见其人,览千秋风云变幻,慕圣人伟大与永恒,无不受到强烈的文化感染与熏陶。人们慎思远,对圣人先贤充满敬仰和倾慕。
第六、儒家群圣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骨架。其思想内容和人生的行迹,已融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长河,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和要素。它包含一系列范畴和命题,如道、德、仁、义、礼、智、孝、悌、忠、恕、宽、信、敏、惠、天、命、中庸等等。这些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的范畴,彼此交义,组成了一系列基本命题,如:“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克己复礼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入则孝,出则悌”;“主忠信”;“讷于言而敏于行”;“使民以时”等等。完整的构成了道德伦理规范和价值评判标准。他们的理想境界,昭示着人们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的确立,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魂所在。
问:祭孔在古代被称作“国之大典”,在现在社会为什么还依然祭孔?祭孔对于推动新时代文明传习有哪些积极作用?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象,它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方面,“礼”是主导社会、平衡社会、稳定社会、维护社会、发展社会的标尺和法度;“乐”,可以教化人心,具有谐和社会的作用,这是古人得出来的结论。《 礼记·乐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雍正上谕》说:“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非常明白地指出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殊的社会功用。
尊孔崇儒,始于大一统的汉代。这对后世王朝影响巨大,在各个朝代更替中,马上可得天下,而孔孟儒学可以治理天下,促进和谐,维护统一,防止分裂。后世王朝都以尊孔崇圣作为维护统一的象征,以此引领知识分子和民族精英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志,为维护统一作贡献。
纵观现实,“孔子热”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许多西方思想观念也涌入中国,造成我们信仰的茫然和危机。近年来,国家提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发展战略和要求,中国传统的“荣辱观”、“道德观”、“和谐观”等思想范畴也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两千年来一直主导和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影响波及全世界。在新的形势下,弘扬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具体实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孔子思想能够与现实社会相结合,为现实社会实践和利用,已被各方有志之士认识和推崇。各地恢复孔子文庙,通过展览、祭祀等各类文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孔子文庙也因此成为文化建设、道德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
祭孔礼乐,是一种主要包括礼、乐、歌、舞四种形式的庙堂祭祀礼仪。乐、歌、舞都是紧紧围绕礼仪而进行的。祭孔集中表现了儒家思想文化,体现了艺术形式与政治内容的高度统一,形象地阐释了孔子学说中“礼”的涵义,具有较强的思想亲和力、精神凝聚力和艺术感染力,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乐氛围、构建和谐社会、凝聚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更重要的是,祭孔礼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意义,现代社会祭孔,正是激活传统文化的引擎,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释放出正能量,滋养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对于促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
总之,当代祭孔的主要作用,对内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对外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心。
问:现在全国各地逐步恢复祭孔活动,祭孔形式各不相同,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由于半个多世纪的祭祀中断,传统的祭祀资料已残缺不全,各地祭祀孔子活动中的礼仪、程序大都不一致,各地引用的资料也不尽相同。加上一些传统文化研究学者对于复制或再现祭孔礼乐持有不同的观点,在取舍损益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礼仪程序和形态面貌。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时代的因素和现实需求的必然性,包含着许多的期待、茫然、追求、理想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现代祭孔形式多样化的基本特征。
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于古代的封建王朝,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不是复制封建社会的祭祀规范和礼仪面貌,而是为了古为今用,将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成果加以改造并应用于现代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挖掘智慧和动力,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各地文庙祭孔的尝试,其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激活传统文化并为现实社会服务。
其次,古代祭孔属于国家规范的制度系列,现代祭孔属于文化复兴传承系列,已经不再属于同一个范畴。历史是唯一的,而文化则是可以打造的,也可以是多样化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现实时代,保持一段时间的祭孔多样性,也未尝不是好事。通过各地文庙祭孔形式的交流,各地文庙也都有一些吸收、改造和发展,许多的专家学者也都以此为研究课题,尽管观点不同,但大家都是为了将现代祭孔活动和形式趋于合理和完善,这一点必须给予肯定。
再其次,就祭孔主体来讲,目前大致有两个导向,一个是官方主导祭孔,一个是民间推动的祭孔。就祭孔的形式来讲,官方倡导新式礼仪,献花、鞠躬、读祭文,以乐舞作为一种衬托附属形式,目的是通过祭孔表达一种意向,缅怀圣贤,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良好氛围;民间则以传统的上香、祭品、献爵、叩头等形式,表达对孔子和儒家的敬重,重点是参与、醒悟、正心,达到修身之效果。两种导向的双轨并行,也是造成各地文庙祭孔形式不一的原因。官方的强势主导,民间的大力推动,看起来矛盾交织,暂时还很难解决,但仔细考察,其基本方向还是一致的。
最后,山东作为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最大孔庙的所在地,官方主导的国际孔子文化节也在曲阜举办,因此,曲阜孔庙的祭孔就具有了一定的指标性意义。目前曲阜孔庙祭孔也分两个版本两个阶段进行,孔子文化节官方公祭,然后是孔子后裔(民间)主导的孔氏家祭,两个版本各有侧重。
因此,建议由山东省政府牵头,组织中国孔庙保护协会、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文化节办公室,召集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首先解决孔子文化节祭孔与孔子后裔的家祭程序上的合二为一。其次是有关服饰的设计,礼器、乐器的应用等。可以不设时间节点,经过几次或多次研讨,相信最终会有统一的结果。
问:到今年为止,中国孔子基金会已连续四年举办“全球祭孔网络直播活动”,请您评价一下此次活动。
中国孔子基金会连续四年举办“全球祭孔网络直播活动”,有幸作为顾问和嘉宾,亲身参与了这项活动,受益匪浅。
第一、全球直播,将世界各地的文庙、学堂的祭孔活动拉近到一体,使天下儒学示范基地同窗展现,极大程度上彰显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彰显了孔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中华民族所秉持的文化自信。
第二、促进了各地文庙祭孔活动的文创交流,建立了祭孔交流平台,对于各方在祭孔活动中取长补短,优化活动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开创了媒体应用的新格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制造遍地开花的优佳声势效果和局面,成倍数扩大了祭孔活动的实际效果,影响广泛,功效卓著。
第四、全球直播,也为专家学者提供了现成的各地区的祭孔实况,为进一步研究祭孔礼乐和未来统一制定祭孔规范提供了客观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