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源:传统文化+高科技,让“非遗”展独特魅力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王洪源 2019-06-10 17:10
【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自2017年起,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列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中国实践”。
长春文庙
关注“非遗”传承,聆听专家声音。长春文庙始建于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至今已有145年的历史。当下,在全球化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更好地发挥非遗文化的价值、彰显其优秀特质?中国孔子网对话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书记王洪源,让我们来听听她的观点——
长春市文庙博物馆书记 王洪源
中国孔子网: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最实在、最具体、最直接、最真实的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众多,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那么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何益处?
王洪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民族的精神思维与感情记忆,传递和延续着民族的精神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而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了很多文化思想对于后世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为“仁”,这一思想中包含了很多的美好的品德,“忠”“孝”是其中主张的重要内容,一直被后人所颂扬。传统音乐、传统剧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在内容上就将这两个道德标准进行了完美诠释。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思想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长春文庙举办文化活动
中国孔子网:近年来,随着“非遗”渐成社会热词,主办各类“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体也变得更加多元。如,开设“非遗公开课堂”、“非遗互动体验”等,请您谈一谈在您看来,我们要如何弘扬发展“非遗”文化。
王洪源:创新是传统非遗生生不息的动力,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数字经济为此提供了新机遇。移动互联网时代,许多博物馆率先都在尝试通过VR、AR技术和AI人工智能,让历史遗迹在日常生活中触手可及。所以非遗的传承也可以尝试使用高科技手段,融入到人们触手可及生活中。
长春文庙举办文化活动
还可以衍生出剪纸、刺绣和皮影动画等系列文创作品,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创新性探索案例。
长春市文庙博物馆去年呈现了江苏大学《悟学奇境》创作团队的非遗衍生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这是将中华民族优秀资源现代化的一次尝试,是传承与创新的一种努力。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了传承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长春文庙作为2019年吉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长春)的分会场,于当天免费开放,邀请书画、剪纸、制香、捏泥人、书法、茶艺、色空鼓等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员现场演示技艺,并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弘扬人文精神,普及文化遗产知识,促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编辑:魏俊怡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