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姚海涛:适时走出经典文本 让著作更接地气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9-04-24 13:46

  编者按:在第24个世界读书日之际,中国孔子网特推出“阅经典 传文化”专访报道,旨在推动全民国学阅读,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文明及道德素养。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孔子学堂姚海涛老师在采访中提及经典大众化需要研究者走入文本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走出经典文本,做出合时的、接地气的解读与诠释。

  

  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孔子学堂姚海涛老师

  1.经典著作的生命力在今天是否依然旺盛?很多经典产生时的语境与当下已大不相同,如何才能让大众更容易接近经典、理解经典?

  姚海涛:经典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淘洗而留存下来的精华。应当承认,经典确实存在一个时空维度,都是在历史上产生的。其产生的语境与当下确实存在差异。但这差异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经典阅读者完全可以打通历史与现实,发现经典的另一更重要超越时空的永恒维度。

  经典大众化,需要研究者走入文本的同时,也要适时地走出经典文本,做出合时的、接地气的解读与诠释。比如最近《中华读书报》上提到的“山大儒学派”中颜炳罡教授的“民间儒学”就是让大众接受的一种成功实践。

  我想,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永恒的价值。唯其经典,故能传诸久远;唯其经典,故能历久而弥新;也唯其经典,故能惠诸后世乃至今日。

  2.近些年,每年出版的新书有几十万种,但常常有读者抱怨好书不多,或者好书埋没在书海之中,不便寻找。您有什么关于经典的书籍推荐?

  姚海涛:我由于研究先秦儒学,近年来,带领着琴岛学院的学堂人,研读《论语》。所以我推荐两本书吧,一本是杨伯峻的《论语译注》。这本书研读《论语》者,人人皆知。还有一本是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宋立林的《孔子家语通解》。此书与《论语》可称之为姊妹篇,可以相为表里。《论语》曾被看作是“多是无头柄的讲话”。这主要是说《论语》中的对话都没有背景与语境,所以给后人理解起来带来了难度。而《家语》则不然。其记录的事实材料更丰富、充实,可以与《礼记》《荀子》以及近年来的出土文献相印证。

  (采访整理/赵珂)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