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王学典:传统文化完全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张晓芮 2018-03-09 12:23

  

 王学典,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文史哲》杂志主编、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编者按:3月8日,王学典教授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就如何解决老百姓精神需求无处可依的现实情况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要求,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在今年的两会上,山东儒学高等研究院王学典教授提交了《关于尽早提供满足大众精神需求产品和场所的提案》。3月8日,王学典教授接受了本网记者的采访,就如何解决老百姓精神需求无处可依的现实情况与记者进行了交流。

  王学典教授坦言,人民群众在生活中产生的焦虑、恐惧、绝望是造成精神困境和心理困境的主要原因。如何摆脱这些困境,是大众精神生活中最广泛最深刻的需求。有需求必有供给,如供不应求或供非所求,必定饥不择食。如若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外来宗教将乘虚而入填补空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关系到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王学典表示,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尽早研究能满足老百姓精神需要的文化产品,为其提供精神寄托和慰藉。中国传统的所谓“儒释道”也许能够给这种精神产品的制造提供资源:“儒教让你拿得起,道教让你放得下,佛教让你想得开。”我们应该将三者打通提纯,从而创造出适合中国人需要的精神产品。然而,在广大的汉族地区,基本没有提供精神慰藉的场所,无法使精神生活仪式化。仪式对参与者的心理认同与社会聚合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建议城乡社区考虑设立精神服务类型的场所,同时,精神服务人员的培养和造就也刻不容缓。一个健全的社会,总是需要这样一个群体去担当这部分的社会职能。这部分人的缺失是我国社会的一个巨大缺陷,应当引起重视。至于这个群体如何产生、如何有效工作等等,还有待反复摸索、长期实践予以解决。

  “儒学理念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重建礼仪之邦”是王学典教授一直强调的观点。他认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不应只在研究院、读经班、讲座上,必须落实在生活方式的再造上,克服自由主义的缺陷,重建高于自由主义的东方伦理型的生活方式。

  学术研究成果既顶天又要立地,不仅有学术的高度,还要从实际出发,重视道德重建、伦理重建、信仰重建,推动国家往健康的方向发展,让研究成果在真实的生活中发挥作用,是王学典教授和他所在的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