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兆雄:中日祭孔仪式有较大不同 全球同祭孔意义非常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 2018-07-02 08:48
秦兆雄,神户市外国语大学中国学科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全球同祭孔联盟顾问,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关系,中国的儒家思想从公元五世纪就传到了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从公元701年开始祭孔,在明治维新时期大概中断了四十年。我们国家也中断了一段时间,1948年,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离开孔府,大陆祭孔大典就此中断。2004年以前,大陆祭孔一直处于民间状态,直到2004年曲阜市政府介入,才成为政府公祭。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一个相同的地方。总体来说,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巨人,受到中日两国知识分子、精英阶层及老百姓的敬仰,这更是一个共同点。
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9月24日在人民大会堂为孔子诞辰2565周年做了一个重要讲话,推动了中国尊孔、祭孔文化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发展进入高潮。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日两国的祭孔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各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关联性很多,比如奏乐、恭读祭文等仪式都有保留,但因为两国文化不同,差异性也比较大。
从孔庙建制上看,日本在1800年把孔庙的颜色从黄、红基本色调全部改成了黑色,因为当时江户时代崇尚黑色美学。祭孔仪式也有一些不同,除了传承中国传统的祭孔环节以外,同时还加入了日本佛教、神道的元素,比如说,祭孔时有神道“修跋”仪式,日本神道祭祀都有这么一个环节,而中国祭孔没有神职人员举行这个仪式,日本祭孔特别是汤岛圣堂都有专门的神职人员主持这个仪式的。
从祭品上来说,中国目前基本还是传承几千年来的“三牲太牢”,日本没有采用这些祭品,用的是日本传统的山珍海味。这里体现了两国传统价值,特别是饮食文化特征。在这里我建议,咱们可以适当改善一下,祭品更简朴一些,因为祭孔最重要的是发挥其象征和教化意义,提倡孔圣人的“文武之道”“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及“和而不同”等儒家思想。祭品如果适当简化,可能会更好一些,这是我在做研究的时候的一些个人的想法。
再者,国内文庙祭孔仪式正规严肃,规模较大,官方祭孔和民间祭孔并行,充分展现出对孔老夫子无限的追思缅怀之情。但据我了解,有的地方祭孔,相对封闭一点。我觉得如果能更开放一些,让普通大众都有机会参与进去,是不是会更好一些?日本祭孔通常为民间举办,市民可自由参加,仪式规模较小。中国不少地方比如贵阳孔学堂祭孔时,市民也是可以自由参加的。
除此之外呢,日本祭孔还有献茶、讲经仪式。其中讲经仪式在日的延续也引起了我国部分学者的关注与思考。因为讲经本来是中国传统释奠礼中的重要仪式与内容,但却没有传承下来。
因为两国国情不同,不同的规定和传承可以理解,但我认为可以互相借鉴。祭孔仪式的不同,究其深因还是源于两国文化的不同。比如虽然两国都敬仰孔子,都提倡儒家礼乐文化,但日本尚武、我们国家尚文。孔子提出“文武之道”,但在日本应该是“武文之道”,武在前面。所以呢,我们要认识到中日两国文化历史渊源与深层差异性,以更加客观的态度来对待两国祭孔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据我了解,中国孔子基金会在2016年发起“全球同祭孔”活动,我非常荣幸成为“全球同祭孔联盟”顾问,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这个活动是个很好的事情,因为孔子思想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接受和认可,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弘扬光大。通过全球同祭孔这样一个活动,让孔子思想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地在世界各国得到传承发展,与世界各国文化进行交融,有利于我们吸收世界其它国家的先进文化,相互借鉴共同发展;更有利于让祭孔(仪式)文化更加规范,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传承;因此,全球同祭孔值得继续推广发展下去。
(采访/整理 宋睿)
编辑:宋睿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