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地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城市乡村到处都留下文明的印记。
这个春节假期,各地的文明新风尚给千家万户增添了新年味儿。安徽天长市在各级干部、道德模范、草根名嘴、文艺骨干中,招募1000多名“有泥土味儿”的文化志愿者,走村串巷,宣传疫情防控、移风易俗和乡村振兴,接地气的文化活动年均达2800多场次。
让春节既有年味儿也更暖人心。广东博罗县、江苏徐州贾汪区的多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为村里的军属、老人和困难家庭送上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
在北京海淀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已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这里成立了1700多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90多万人。这个假日,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志愿者逐一摸排,做好老人生活保障和情感陪伴,还与留京过年的务工人员一起欢度佳节。
近两年,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已形成常态,志愿者成为拓展文明实践的主力军。山东荣成常年活跃着400多支“巧厨娘”妇女志愿服务队伍,为当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
贵州龙里县的2392支各类志愿服务队主动贴牌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成为当地群众身边永远不走的志愿服务队。浙江诸暨、江西寻乌、吉林长春九台区也已形成固定制度,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提供专项关爱服务,不间断传递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