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彝族铃铛舞有28个动作,经过改编搬上舞台表演的有10个左右。现在的徒弟年纪偏大,一些难度高的动作跳不起来了。”苏万朝说道。
彝族铃铛舞,赫章县彝族传统舞蹈。2008年,彝族铃铛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铃铛舞,彝语称“恳合呗”。“恳合”为告别之意,“呗”为跳,“恳合呗”意为向灵体告别跳的舞蹈,是彝族同胞祭奠亡灵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又称“跳脚舞”或“抄子舞”,主要流传于赫章县珠市乡,财神镇、雉街乡、河镇乡、双坪乡等乡镇也有分布。
今年64岁的苏万朝,家住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彝族铃铛舞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岁,苏万朝和父亲学习铃铛舞,至今已有50多年了,是家族里的第五代彝族铃铛舞传承人。1977年,苏万朝开始带徒弟,走上了传承彝族铃铛舞的道路;目前,他已先后教授了300余名彝族铃铛舞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