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易》的和合思想及其价值
来源:作者: 陈德述 2007-05-20 15:02
一、易卦的和合性
《周易》这部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它与世界上的任何文化典籍都是不同的,它除了“义理”之外,还有象数。义理寓于象数之中,抛弃了象数,《周易》就失去了它的个性。易卦是《周易》象数的重要内容之一,要认识《周易》的和合精神,必须要懂得易卦的内涵、结构及其与诸卦的关系。
易卦是由天、地、人“三才”构成的,它十分强调天、地、人的和谐与统一。这“三才”各按其自己的自然位次,处在相应的位置上,天在上,人在中,地在下。上为天位,中为人位,下为地位,每一个位次上,或为阳爻居之,或为阴爻居之,这样由不同性质的爻和不同位次构成的“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个初级和合模式。
随着我们祖先认识认识的深化,认识到天地人三才不是单一的,而是充满着矛盾的,天有阴阳,地有刚柔,人有仁义。《说卦传》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于是,由八经卦演为六十四别卦,爻位由三位变成六位,别卦的结构丰富了易卦和合性的内涵。在别卦的结构模式中,充满着矛盾,存在着阴与阳、柔与刚、仁与义的对立、对待和差异,因此,六十四卦是包含有矛盾的、具有复杂的异质、要素的和合体。这是认识宇宙的更高一个层次的宇宙和合模式。
易卦是由阴爻和阳爻以及它们所处的不同卦位所构成的,阴阳两爻代表着不同性质的事物,不同的爻位也代表其不同的性质。爻位分为初、二、三、四、五、上等六个层次,初与二代表地位,三与四代表人位,五与上代表天位。爻位之间还有对应关系,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为对应位。阳爻处阳位、阴爻处阴位为当位,相反为不当位。阳爻处阳位,阴爻处阴位,其位次是对应的,则为相应,相反,如果阴爻处阳位,阳爻处阴位,或在对应位均为同性质的爻,则为敌应。六十四别卦由八经卦构成,每一个别卦由两个经卦组成,其两经卦之间有上下、内外、前后、平行等关系。在一个别卦的内部,还有互体关系,即二、三、四爻组成下卦,三、四、五爻组成上卦,再合为一卦,用这样的方法组成的卦称为互体卦。由此可见,易卦是由不同性质的爻、爻位,或相同或不同的卦构成的,其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联系和关系,表现出它的多元性、异质性、差异性、对待性,但同时又具有平衡性、和谐性。因此,易卦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和合体。
易卦的卦与卦之间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关系,如相错关系(或为旁通关系)、相综关系(或为颠倒关系)等等。在六十四卦中,两两相错,共有32对卦相错,如卦与复卦、遁卦与临卦相错。所谓“相错”,就是两卦之间位次相同的爻位上的爻,其性质的相反的,处在阴阳的一一对应之中。在六十四卦中,只有28对卦相综,其中的乾与坤、坎与离、大过与颐、小过与中孚是不相综的。所谓“相综”,就是一个颠倒过来,就是另外一个卦,如屯卦与蒙卦相综,把屯卦颠倒过来就是蒙卦。从卦与卦之间来看,有着不同的相互之间的关系。再从六十四卦的总体上来看,它也构成一个有层次性的系统。《序卦》把六十四卦看成一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系统,来知德则把六十四卦看成是一个具有相错相综关系的系统,先天六十四卦横图则揭示了六十四的数学二进位关系。总之,易卦之间有着不同的联系和关系,表现出它们之间的系统性和多元以及总体上的协调性和均衡性。因此,易卦之间亦具有和合的性质。
二、易图的和合性
太极图(图一)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在《易传》中出现了“太极”一词,但是太极图出现,则是宋初陈抟创立图书学之后的事。其图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其流传有三条路线:一为华山刻石“太极图”,到周敦颐作《太极图说》,再传之程颢、程颐;二为西蜀隐者到朱熹命蔡通入蜀所得之图;三为由穆修传李之才,李之才传邵雍。今天流行的太极图为朱熹所修定。
太极图的结构是:外形一个圆圈,圈内有两条首尾相互拥抱姿态的阴阳鱼,黑色为阴,白色为阳。两条鱼各占一半的空间,鱼的头部各有一个黑白相反的鱼眼,两条鱼的中间呈一个S形曲线。这是一个具有典型特征的和合图形。
两条阴阳鱼示表宇宙及其事物的物质、倾势的基本构成及其它的统一性。阴与阳之间始终是矛盾着的,互补的,同时又是和谐的。此消彼长,彼长此消,永远处在均衡互补之中。从静态上看,阳必有阴,阴必有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一方以另一方为存在的前提,没单独的阴,也没有单独阳,阴阳总是处在相互联系、互为补充之中的。从动态上看,阳长则阴消,阴消则阳长,阴阳之间的消长、盈虚,总是处在一个动态平衡中。太极以圆为形,表示宇宙及其宇宙中一切事物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存在着多元
(图一)的、多质态的事物,它们都是流转不仃、生生不息。不论太极的混沌状态,还是从已成的宇宙状态看,都是如此。两个黑白不同的鱼眼,表示阴阳的互含性,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它揭示了阴阳之间的同一和相互转化的内在依据,同时也表明了事物异质性的普遍性。S曲线则表示事物平衡的相对性,发展过程中的波浪性、曲折性、前进性和周期性。
太极图是我们祖先的一项绝妙的发明,它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概括了宇宙中有形的事物,也概括了宇宙中无形的事物。明代易学家来知德在他《太极图说叙》中说:“天地间形上形下,道器攸分,非道自道,器自器也。器即道之显诸有,道即器之泯於无,虽欲二之,不可得也。是图也,将以沦为无耶?两仪、四象、八卦,与夫万象森罗者,已具在矣。抑以为滞於有耶?凡仪象、卦画,与夫群分类聚,森然不可纪者,曾何形迹之可拘乎!”即世间无形的道与有形的物,都包容在太极图之中。不能说它“无”,因为其中已经包含着有阴阳两种物质和阴阳运动的道;但又不能说它“有”,因为它没有包含任何有形的物质实体。即太极图是一个有形与无形、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和合模式。
河图、洛书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论语》中亦有河图一词,《易传》中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说法。但是有河、洛之“图”还是宋代的事。河图、洛书是把1至10、1至9,这些自然中的奇数作为阳,偶数作为阴,并按照一种规律组合成的一个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独特的图式。这个图式的内涵十分丰富,不少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见。如果我们仔细的研究一下,它也是一个阴阳对立、统一、协调的和合图式。
河图(见图二):其结构为:“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居北;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居南;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居东;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居西;天五生土,地十成之,居中。”图中的白圈为奇数代表阳,黑圈为偶数代表阴。5、10居中属土;3、8居东属木;2、7居南属火;4、9居西属金;1、6居北属水。在东、西、南、北、中内部以及东与西,南与北之间,从性质上看,都有阴阳的对立统一;从数学点上讲,也有奇与偶、少与多的对立统一。从五行上看,有南北的水与火、东西的金与相克。从物质形态上看,有天与地的对立统一。如果上下左右四方各配上八卦,不论是先天八卦还是后天八卦配河图,四正、四隅之间都是阴卦与阳卦相对应的。以先天八卦配河图为例,四正为: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四隅为:东南兑、西南巽、西北艮、东北震。从卦的对应关系来看,乾南与坤北、离东与坎西,是阴阳相对应的,其他的四隅也是如此。按照《周易》的逆数原则,其八卦之顺序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可见,河图是包含着多要素的、多元的、多性质的因素的对应和合图式。
洛书(图三):其结构是一个正方图,横向和纵向行列均等。从下至上之数目排列为:6、1、8;7、5、3;2、9、4。这个数字结构。古人称为:“载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这个图的特点是,不论是横向还纵向数之和均为15。这表示图在横向、纵向的数量是均衡的、协调的。不仅如此,两条斜线上的数之和,也为15,表示其交叉关系上的均衡性。同样也可以配上八卦和五行。以后天八卦配洛书为例: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北,坤西南,乾西北,艮东北。东西、南北之卦是阴阳相对应的,四隅之间的卦同样也是如此。可见,在洛书中不仅在数量关系上达到了均衡,而且在性质上也达到了相应与协调。也可以说,洛书也是一个和合图式。
汉代刘歆认为:“河图”“洛书”互为经纬,八卦九畴互为表里。清代江慎修解释说: “以‘河图’言之,火南水北,木东金西,合四方之正位,似为经,而‘洛书’为纬;以‘洛书’言之,奇数居四正,偶数居四隅,似为经,而‘河图’为纬;以八卦言之,天地水火雷风山泽,各居其方,似为表,而数为里;以‘洛书’言之,生数成数,阴阳配偶,各得其位,似为表,而卦为里。”(见《河洛精蕴》)由此可见,“河图”与“洛书”、八卦与“洛书”之间存在着有经与纬、表与里的对立统一的和合关系,相互间构成一个有经纬、表里有网络。
作为《周易》特有的太极图、河图、洛书的和合性,亦是宇宙及其事物的和合性的反映。人们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它的本质和规律,还要认识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是认识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易图的和合性,揭示了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和合性,因此,它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易传的和合思想
《周易》由《经》和《传》两个部分组成的。《易传》是对《易经》所作出的哲学解释,它有着极为丰富的和合思想。
中道是中华文化和合思想的重要内容。中道要求在矛盾对立的两极、两端、两边中,不能偏执一端,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使矛盾能得以同一或统一,其对立的两极中有一个因时而移的、不确定的中介点。事物的两端互相包容、含摄、渗透、和谐、相应。正如佛理说所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多相即相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中”,又是“和”。从这个意义上说:“和”即是“中”,“中”即是“和”。《广韵·戈韵》释“和”为“不刚不柔也”。郑玄在注《周礼·春官》中,释“和”为“刚柔适也”,刚柔适中即为“和”。可见,中道即是和合。
《周易》十分崇尚中道。中道和合是“易传”的思想特征之一。在《易》卦中二、五之爻位为中位。阮逸说:“大哉‘中’之义,在《易》为二、五”。(《文中子·中说序》)凡二、五之爻位,不论是相应还是敌应,皆吉,即使是凶也可以化为吉,或无咎、悔亡等。如巽卦九二《爻辞》说:“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象辞》说:“纷若之吉,得中也。”九五《爻辞》说:“贞吉,悔亡,无不利。”《象辞》说:“九五之吉,位正中也。”离卦九二《爻辞》说:“黄离,元吉。”《象辞》说:“黄离,元吉,得中道也。”乾卦《文言》说:“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周易》崇尚中道主要表现在推崇二、五这两个爻位上。何为“中道”?即中和协调,和谐合作之谓等等。乾卦之《卦辞》为:“元、亨、利、贞”。元:大也;亨:通也;利:利物利他也;贞:正也。这是乾卦之四德或四种性质。大而亨,利而正,即为正中之道。正中之道也就是和合之道。
交泰和合是《易传》思想的又一特征。在《周易》中凡是发生交感的事物,则是向上的、亨通的、成长的。 如泰卦是发生上下交感之卦,所以“吉”。《彖辞》说: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象辞》说:“天地交,泰”。泰者,通也。亨通表示一切皆顺利。 既济卦是一个吉卦,它的每一爻都是当位,并且都是一一相应的, 即每个对应位都发生交感的。“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卦·彖辞》),但是,《周易》并不把吉凶绝对化,它们之间是可以转化的。正是由于阴阳之间是交感的,是不断发生交互作用的,所以,变是宇宙中恒常的、普遍的规律。“变动不居,周游六虚”,“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的至理名言。《周易》也不是从一个封闭的系统来看待世界的,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所以,它以未济卦来结束它的体系,所谓“未济”者表示事物还处在发展之中,作事要奋进不息,不要半途而废。
消息和合是《易传》思想的再一个特征。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两种趋势,向上的趋势和向下的趋势。“消”者减损、消退,指事物向下的趋势;“息”者增长、上进,指事物向上的发展趋势。《易传》认为,事物发展的“消”与“息”是相互依存的,两种相反的趋势是同步的。阳息则阴消,阴息则阳长,它们相互依存,但又总是处在不平衡状态中。如十二月消息卦:
复卦 临卦 泰卦 大壮卦 卦 乾卦 卦 遁卦 否卦 观卦 剥卦 坤卦
从复卦到乾卦是阳息阴消的过程,从卦到坤卦是阳消阴息的过程。在这两过程中,2阴阳之间的消息过程是相逆的。十二消息卦反映了一年四季阴阳寒暑的变化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阴阳相互依存而消长、盈虚,保持了总体上的平衡。甚至这十二个卦的阴阳爻数的总量也是均衡的,反映了阴阳消长过程中,从不平衡到平衡,又从平衡达到不平衡和合性质。
既济和合是《易传》的又一代表性的思想。既济卦中的每一爻都当位,即阳爻处阳位,阴爻处阴位,并且阴阳位是一一对应的。既济和合反映事物的对应性和相应性以及协调性。《周易》十分强调对应性和相应性。所谓“相应”,是指两种性质相反的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表示异质事物之间的协调性和互补性;“敌应”也是一种对应,是相应的一种特殊情况,表明同质事物之间不是绝对没有联系,还有某种间接的联系,在易卦中表明它们还爻位之间的一种关系。《说文·口部》:“和,相应也。”《中孚》卦:“鹤呜在阴,其子和之”,和即应也。反之,相应即为“和”,所谓和声、和弦之类。《易传》把是否相应作为判断吉凶的一个条件,即和合为吉或大吉,否则为不吉或凶。
《易传》的和合思想是对易卦、易象和合性的说明或论证,它们相互补充,互为表里,形成了一个《周易》和合思想的完整体系。
四、《周易》和合思想的价值
《周易》的和合思想集中表现在阴阳这对范畴之中,不论在易卦、易图、易传中的内外、上下、贞悔、吉凶、悔吝、休咎、刚柔、仁义、泰否、以及天地、男女、雌雄、牝牡、尊卑、损益、存亡、进退、动静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的对待、交感、消息、盈虚、流行,揭示了宇宙中的冲突、和谐、融合、平衡、运动、发展的规律,即《周易》中的阴阳互补规律,它为和合学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基础。阴阳互补的规律是宇宙中的普遍规律,因而宇宙中事物的和合性亦是客观的、普遍的。阴阳的互补、和谐与平衡是宇宙内部的和合、人与自然的和合、社会内部的和合、人与社会的和合、人的身心和合以及心灵之间和合的物质基础。一旦自然、社会、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阴阳失衡就会出现自然灾害、社会矛盾的冲突、动乱以至暴乱,人就会生病等等。因此,只有阴阳互补、平衡、和合,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按照张立文教授的看法: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五大挑战和冲突:即“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四是人的心灵的冲突。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除此之外,还存在诸多复杂的冲突。”“化解人类五大冲突之道,和合学是最佳化的文化方式的选择和最优化的价值导向。”(《中华和合人文精神的现代价值》)人类面临着若干矛盾和冲突是客观事实,是让这些矛盾加深呢?冲突加巨呢?让人类的文明的走向衰落甚至毁灭呢?还是通过某种方式来缓解矛盾和冲突,达到某种平衡,以求得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之间共存呢?显然,唯一正确的选择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人与自然是共生共存的,人在如何利用自然、保护自然方面是占主导地位的,相反,自然在处罚人类方面却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类在这个时候就处于被动状态。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也是共生共存的,相互依赖的,所以只共生才能共存,共生共存才能发展。这样,《周易》阴阳互补的和合思想,必然是最佳的文化价值选择。用这样的文化思想作指导,造成一个人与自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文明与文明之间共生共存、和合共处的文明的人类生存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和合”是以承认差别、矛盾为其前提,没有差别、矛盾就没有和合。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任何社会以及它的任何发展阶段,不可能没有矛盾和问题。矛盾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种性质的矛盾。同样,在我国现阶段存在着各种样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或由于认识角度的不同,或由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暂时的不平衡现象,或由于利益分配的不均衡,或由于某些人的违纪违法等等。解决矛盾的方法,则要根据矛盾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对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则可以通过教育、协调以至法律的手段,即通过和合的方法,达到互利互让,求同存异,以求得利益之的协调和均衡,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最佳办法。即是巨烈冲突的矛盾,亦可以经过非对抗的斗争手段,达到相互之间利益>均衡与互利,这是解决矛盾冲突的最有利的方法。
为了实现我们宏伟的战略目标,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团结、社会各>阶层的团结、上下之间的团结,大陆与港澳台同胞之间团结,以至全世界华从之间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全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之所在,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和国家统一的实现,才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为此和合互补的价值>原则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编辑:潘瑞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