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打开微信扫一扫
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论语》小知识

来源:作者: 2007-05-20 13:12

《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与弟子、时人问答及孔子弟子间言论的书,其编撰者应为孔子及门弟子与再传弟子,其成书年代可以确定为春秋末年到战国初年。《论语》流传至汉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文论语》、《鲁论语》和《齐论语》。西汉末年,安昌侯张禹先本于《鲁论语》,参诸《齐论语》,合而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据《张侯论》,参诸《齐论语》、《古文论语》,作《论语注》。后世《论语》多本于此。历代注疏《论语》者甚多,较好的注本有魏何晏《论语集解》、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宋邢邴《论语注疏经解》、宋朱熹《论语集解》、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人杨伯峻撰有《论语译注》,比较适于初学者使用,也不失为研究者的较好的参考资料。

《论语》一书并非严格的著作,主要是格言与一些小的故事,比较生动、全面地记录了孔子之学、行、思与其人格形象。其中,孔子与其弟子的教与学的问答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而这些最能反映孔子所作的哲学思考,比如其对于“仁”、“礼”、“乐”、“诗”及生死之种种看法。同时比较生动地反映了孔子因才施教、因势诱导的教育方法。孔子与时人的问答也占有较大的比例,主要是与执政者及隐士阶层的探讨与争执,比较能够如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与孔子的社会地位,同时也彰显了孔子特立独行、以天命为己任的高尚人格。再则,孔子之行止、居处也有较为细腻的记载,反映孔子生活细节中的独特形象。《论语》后来被尊奉为儒家经典,成为《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中的一种,甚至被尊为儒家之《圣经》,其实抛开这些神圣化了的东西之后,再看《论语》不失为一本平实的好书。

编辑:潘瑞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