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文庙(图)
来源:人民网作者: 2008-06-25 19:34
文庙始建于民国十五年十月(公元1926年),建成于民国十八年十一月(公元1929年)。是由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题写碑记,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焕相、继任长官张景惠倡导实施,由政府和中外人士募捐集资73万余银币修建的。建成后举行过几次祭孔活动。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文庙先后用作哈尔滨医专、医科大学和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图书馆,省军区仓库。1985年2月26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文庙为馆舍,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又经1985年至1988年三年的重点维修和筹备,于1988年秋正式对外开放展览。至今已接待中外观众300余万人。
哈尔滨文庙,是典型的仿清代建筑风格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其建筑结构为三进院落,南北通深276.37米,东西面阔85.6米,原占地6公顷,现仅存有2.3公顷(2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74平方米。整座文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形成一条中轴线。沿中轴线其主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万仞宫墙(影壁墙)、泮池泮桥(俗称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主体建筑两侧有左右配殿、东西庑、掖门、牌楼、石碑等,比较均衡对称的坐落在中轴线两边。四周环以黄琉璃瓦红墙。整组建筑,布局严谨,在全国属第三位,仅次于北京(2.38公顷)和山东曲阜孔庙(9.6公顷),是我国东北地区现存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孔庙。
文庙也是现存全国最后建造的一处规制完备的孔庙。因建于民国时期,采用大祀规格,其主体建筑万仞宫墙、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包括东西牌楼、掖门,均采用了我国最尊贵的黄琉璃瓦,即“皇顶”;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的彩画使用了最高一等的“金龙和玺”形式,这些都是帝王御用的建筑规格,因而,观之自然是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由于文庙周围绿树掩映,周边环境未能改造,从外面看不见文庙的宏大规模,因而凡是来文庙参观的人们无不为之惊叹,哈尔滨竟有如此一座宫殿,真是“藏在深闺人未识也”。
哈尔滨文庙不同于全国文庙的独到之处乃是主殿大成殿。据现存《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记载:“谨案孔子文庙,在昔为中祀,其殿九楹,为堂七,为夹室二,此旧制也。自清光绪三十二年,升孔子为大祀,而京外学官,犹仍旧贯,未之改作。今东省特别区闳规大起,创而非固,故其缔造合乎大祀之仪。……凡庙制,大成殿居中南向,为堂九,为夹室二,都十一楹”。由此可知,二院的大成殿,是按大祀祭孔仪式规格设计建造。大成殿面阔十一间(即堂九夹室二之最高规制),进深显六间,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月台陛条、陡板、三面出陛十级垂带踏垛皆用花岗石砌筑,前出三陛左右各出一陛垂带上及台明前檐与月台四周围绕汉白玉勾栏,前正中一陛十级踏垛间安汉白玉五龙戏珠高浮雕御路面。殿内外、月台地面及四外散水皆用仿金砖水泥方砖铺墁。外檐及廊内全部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如上所述,可知文庙大成殿,重檐庑殿黄琉璃瓦顶,面阔十一间,“金龙和玺”彩画,此建筑格局可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媲美。北京和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均为面阔九开间。哈尔滨文庙大成殿,在建筑规制上突出了在全国文庙系列中的重要地位。还有重要的一点,值得一提。二十世纪初,欧美各国已大批出现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的现代建筑。在中国,受西方建筑影响,也出现了一小部分沿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方法而运用钢筋混凝土为骨架的仿古建筑。如1915年设计建造的北京协和医院和医学院;1925年至1929年设计建造的南京中山陵建筑群;南京金陵大学(1927年);广州中山纪念堂(1928年);北京图书馆(1929);武汉大学(1929年至1935年)等一批仿古建筑。哈尔滨文庙的兴建,正处于中国最初开始建筑变革时期,因而,其主殿(大成殿)的“里外金柱改制做成钢筋混凝土,金柱柱顶石用水磨石做成”。因此,文庙建筑既反映了清代古典建筑传统技术与艺术的延续发展,又反映了中国建筑变革初期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历史事实。成为中国这一历史时期传统建筑的延续和技术变化的主要实物例证。由于文庙具有特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1996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文庙的孔子塑像有两尊。一尊在大成殿里。当年建庙之初,大成殿的正位是一个雕龙贴金的巨大神龛。孔子的牌位置于神龛前,并无孔子像。1989年9月28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40周年而雕塑了一尊布衣孔子形象,并将其置于神龛中,以供后人参谒。二尊在一院中心的中路甬道上。一院棂星门与大成门之间的孔子行教铜像,身高3.3米,由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赠,价值十万余元(港币)。于1998年5月23日落成,同年9月17日举行了隆重的孔子铜像揭幕仪式。
编辑:王立龄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