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永春文庙

来源:作者: 2008-09-15 20:27

    福建永春文庙位于永春县桃城镇,亦称孔庙、学宫始建于宋.庆历年间(一○四一~一○四八年),也叫学宫,是学子讲读及应考的地方。最初建在东渡(东岳)桥西,继迁知政桥北和白马山之南,历经宋、元、明七次迁址,到明.嘉靖四十四年(一五五六年)以后,才迁至城中部现址固定下来。
    永春文庙经过三十二次的重建、增修和扩建,到了清.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年),已经形成一片气势恢宏、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主要建筑有大成殿、明伦堂、启圣祠、乡贤祠、名宦祠、尊经阁、敬一亭、仪门、试院等,是永春境内古建筑中工程较大、规模雄伟的群体。可惜的是,除大成殿、明伦堂基本保持原貌外,其它建筑有的毁坏,有的被移作他用。现存的大殿一组古建筑,是清代乾隆年间建成并经多次整修的。一九八六年重修,焕然一新。
   重修后的文庙坐北朝南,建筑结构与泉州府文庙大同小异。现有 大成殿、照墙、门亭、棂星门、泮池、戟门、甬道、拜台,连同东西两庑 在内,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
文庙前的照墙用花岗岩和大红砖砌成,高达五米。照墙也称照壁,是中国古代一些重要建筑(如宫殿、寺庙等)大门前的一道屏障,用以显示该建筑的威严庄重。瓦当下是一列砖刻云龙,具有传统文化的典型特点。用花岗岩条石构筑的“金声”、“玉振”门亭分立照墙东西两侧,为文庙更添几分庄严。
    庙前原有两方下马碑,现仅存其中一方,上刻“奉旨大小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由此可见人们对孔夫子至高无上的尊崇。
照墙正对面是棂星门,是一座六柱三门构成的石牌坊,上面雕着各种鸟兽图案,十分精美。东西二门又称德道二腋门,分别刻着“德俟天地”、“道冠古今”,颂扬孔子的品行和学识。半圆形的泮池上架着一座两墩三孔的拱桥,在古代,只有秀才、举人才有资格从这座桥上走过,进殿拜谒孔圣人。越过泮池往里走,我们来到大成门前。门外的三对抱鼓石以青花岗石为材料,刻工精细。走进大成门,是一方约二百六十平方米的天井。天井正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石板大道,称为甬道,直通拜台。拜台又名站台、露台,是古代举行祭祀等活动的地方。拜台正中有龙陛石盘龙为阶。据说古代那些高中进士的读书人才享有从盘龙头上跨过的殊荣。
    走过拜台,就是主体建筑大成殿,也称圣殿,是安放孔子及其弟子塑像或神位供人朝拜的地方,也是讲学之所。采用重檐歇山顶土木结构,造型古朴大方。两对石龙柱,中间刻着两条带着小龙的母龙。有趣的是,左起第三条龙柱上雕刻的是一条“笑龙”,不同于我们常见的龙的形象,可称一绝。殿内有康熙、雍正所书的“万世师表”、“生民未有”(指孔子的学问后人无人能及)两块牌匾,可见古代统治者对孔子思想的推崇。仰首往上瞧,大殿屋顶的双梁,凤在上,龙在下,是古今建筑中少见的风格。飞檐青瓦,雕梁画栋,整座建筑显得既肃穆庄严,又华丽壮观。
    从文庙的悠久历史可以看出永春人尊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据《永春州志》记载,早在唐.宣宗大中(八四七~八五九年)年间,永春人盛均就高中进士(也是永春第一位进士),后任照州刺史。宋代以后,永春读书人考中进士、举人者可谓举不胜举,著名者如陈知柔(宋.绍兴十二年进士,参见《泉州人名录.陈知柔》)、柯述(宋.嘉佑四年进士,参见《泉州人名录.柯述》)。

编辑:王立龄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