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国际家庭日 | 家风建设当以立德为根本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张晓芮 2023-05-15 14:4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直强调个人、家庭和国家的有机统一,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建设,从周公训儿“君子所,其无逸”,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张英教育家人“让他三尺又何妨”,到曾国藩家书“进德修业”,几千年的积淀,形成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家风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家教智慧。

  

  家风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力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明确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家风不仅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品格修养,更是民风世风的基础,社会中每个家庭都能追求向上向善,势必凝聚起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强劲力量。

  《论语》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良好的品德修养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培养一个正直、有德行的人仍然是我们当下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

  “德”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作: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也。从直,从心。意思是说要真诚,对人讲道理,对己问心无愧,做到表里如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性教育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是家风建设的指向标。

  好的家风应处处有“德”。人伦百行,以德为先;选人用人,以德为先。春秋时期,鲁国的叔孙豹出使晋国,和晋国的范宣子曾就什么是“死而不朽”展开讨论,叔孙豹指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可见古人早已把立德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

  当今社会在选拔人才时也特别注重“德才兼备”,司马迁在《资治通鉴》中辩德与才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汉朝以察举选官,“四科取士”是察举制度的四条准则,其中首要的取士标准就是“德行高妙,志行清白”。“学通行修,经中博士”的有德之人方能获得被推选为官的资格,这也体现了为人德居首位的重要性。

  好的家风应人人有“德”。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家庭的家教优劣,不取决于父母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学历高低,而决定于家庭的品质和父母德行。“重在躬行,寓教于乐”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法。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孟子》提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父母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家风建设不能只把结果寄托在孩子身上,而是要靠每一个家庭成员形成一个内在统一的整体。《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及其他家庭成员应当注重家庭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不能总指望掌握几个“绝招”就可以把孩子教育好,一定要重视自身品行修养的提升,重塑家风建设。

  家风不染尘,风清好扬帆。好的家风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航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作用,是家庭教育最深厚的文化沃土和最直接的精神源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家风,立德树人助力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匡扶青少年在人生航道上行稳致远。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