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谆谆家风,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解放 2022-05-13 16:26

  编者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中华民族的赓续传承中,“家风”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在首个“全国家庭教育宣传周”期间,中国孔子网推出系列文章,弘扬优良家风,坚定文化自信。

  亲爱的儿子:妈妈来上海已经半个月了,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妈妈祝即将18岁的你节日快乐!今天也是你高考前三模考试的日子,……不要为妈妈担心,好好复习,好好考试,考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这是湖南省第三批援沪医疗队第一分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35病室护士长唐运姣,在“五四”青年节当天,给即将高考的儿子写了一封信。

  纸短情长,见字如面。中国人有写信的传统,家书里有谆谆教诲、有修身立志、有自强担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家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家庭情感,传承家族文化,在字里行间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万金”家书 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家国同构的文化和社会结构中,家书不仅表达对家人的思念,也承载着对家国的热爱,家国情怀就这样生生不息,中华文化就这样薪火相传。

  家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情感档案,也是鲜活丰富的文化历史,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风文化的底色。

  周公在《诫伯禽书》中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北宋名臣司马光在给子女的家书《训俭示康》中写道:“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 在北宋普遍盛行奢靡之风之时,司马光不改以俭朴为美德的志向,提倡俭朴之风。《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幼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开篇便告诫诸葛瞻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家书短短几十字,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其中,表达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在风雨飘摇的战争年代,一封封红色家书,表达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钢铁意志和对家人的深深眷恋。夏明翰的家书,写出他在家国抉择面前的铮铮誓言和如水柔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的感动亿万国人的绝笔信《与妻书》,透着浓浓的眷眷之心和丹丹的家国情怀。赵一曼那封没有寄出的信,用生命和鲜血诉说着对儿子无限依恋的心绪,用母性的伟大、忠诚的信仰、民族的光辉、生命的代价表达了一位母亲的拳拳之心。

  齐鲁家风 培植深厚的中华文化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作为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文脉绵长底蕴深厚,孕育了博大的儒家文化,滋养了渊源的中华文化。根源于儒家文化的齐鲁家风,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成为齐鲁大地的文明标识。

  在中华文化发展演化过程中,齐鲁家风体现在千百年传承的家规、家训中,展现了崇德、重教、尊老、尚义等“礼仪之邦”的文化特色。

  “齐鲁优秀传统家风是中国优秀传统家风的代表。”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在谈到齐鲁家风时说,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世家、文化名人辈出,孔、孟、颜、曾这四大家族,琅琊王氏,兰陵萧氏等等,一个文化世家,从形成到发展、到兴盛,家风是灵魂、是命脉、是根基、是动力。

  齐鲁家风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作为思想核心,以修身做人为立身之本,将诚实守信、勤俭持家、勤奋好学作为基本美德。在中华文化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了诸多承载着家庭文化建设的名言、典故、家谱、家规、家训等,共同凝结成为良好的家风、严格的家训、谆谆的家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代流传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传承着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操守。

  在山东大学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颜子第七十九代孙颜炳罡看来,家风是代与代之间的传承,祖先与家族的血脉流淌早已成为烙印,颜氏的家风汲取于儒家文化,崇德好学、刚健进取、坚毅不屈、宁折不弯的品性则成为颜氏家族薪火相传2500多年不变的家风。

  传承发展齐鲁家风,生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自信的底气。

  弘扬孝老文化 书写新时代优良家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在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优秀家风,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良好氛围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要求的自觉践行和切实坚持。

  建设新时代优良家风,要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良家风中的“家国情怀”,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

  “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孝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民族的进步之基,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光荣小屋”改造前后,在乡复员军人贾延俊老人的家

  作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平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和中国孔子基金会围绕在新时代弘扬传播孝文化,策划实施了“孝心工程”,打造有关公益品牌项目,同时开展孝心基金的募集。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党委书记、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国承彦不久前表示,通过深入挖掘阐发和弘扬传承孝文化,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素养,倡导全社会形成“孝老、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风尚。

  孝心工程顺应时代发展变化需要,丰富和发展孝文化的思想内涵,通过倡树新时代孝文化理念、加强新时代孝文化弘扬,探索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推动全社会形成尽忠尽孝、爱家爱国的文明新风尚。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仅是个人关心的“家事”,更成为国家挂念的“国事”。因此,积极倡导具有民族特色的孝心文化,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提升新时代公民道德素养的重要内容,是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务实举措。

  今年3月3日,作为 “孝心工程”的第一个子项目,“光荣小屋”在乡老复员军人关爱项目正式启动,通过改善住房生活条件,把孝老爱亲的温暖送到老退役军人身边,让这些为保家卫国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退役军人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全社会努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家风,把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融入新时代家风建设之中,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编辑:宫英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