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十四五”“寻宝”古籍经典 激发“两创”新动能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张晓芮 2022-04-19 15:48
古籍,中华文明的“时光匣”,承载文化厚重,历经岁月沧桑。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对我国古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见。今年,“古籍保护”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当前和今后的古籍工作指明了方向。
《意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坚持守正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服务当代、面向未来,进一步激发古籍事业发展活力。
回溯中国古代文化源头,正是述古出新,才使得中国文化的涓涓细流渐成磅礴之势。注重古籍的保护传承、开发利用,激发文化“两创”新动能,是“挖宝”古籍经典的时代价值。
挖掘古籍时代价值 做好经典的“守护者”
日前,《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传承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实施,《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面向海内外收集整理儒学及与儒学相关的孤本、珍本、善本、载本。编辑出版《儒学百科全书》《孔府档案》,支持《国际儒藏》《儒典》编纂工程。规划建设儒家文献图书库,对各种版本进行整理出版,深入挖掘古籍时代价值,再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推行十余年来,大量珍贵古籍得到抢救性挖掘保护。据了解,“十三五”以来,在多方努力之下,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通过普查,新发现一批珍贵文献。
孔子博物馆藏《乾隆御定石经》,就是2019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举办碑帖普查编目培训班时发现的,确定为清代乾隆初拓本,自嘉庆元年赏赐孔府后,保存至今。对此项重要发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启动专项经费即将整理出版。
位于曲阜城中轴线南端的孔子博物馆,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其中包括,孔府私家文书档案30万件,宋代以来4万多册善本古书、8000多件明清衣冠服饰以及大量的与祭祀孔子有关的礼乐器等。在2021年出版的《孔子博物馆馆藏珍贵古籍图鉴》中,共收录古籍62种,均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这些珍贵的古籍是研究经学、史学不可多得的资料。
近年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扎根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解读,全力支持开展儒学文献校注、儒学史研究与儒家思想的时代阐释。
2004年,在中国孔子基金会支持下,四川大学实施“《儒藏》编纂”计划,列入“国家211工程”。《儒藏》是儒学成果和历史的大型文献汇编,是对儒学古籍的首次系统整理和出版,收录古籍5000余种,采用“三藏二十四目”方式排列,每书皆有内容提要,每类皆有大叙小序,史部还有圈点和校勘记。精装本分装650册,已出版453册;精华本分装260册,已全部出齐。与道教的《道藏》,佛教的《大藏经》鼎足而三,构建起中华民族精神的文献大厦。
“‘经典’是具有根源性、典范性、权威性和永恒性的文献。”据“《儒藏》编纂”计划主要负责人,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舒大刚介绍,下一步即将整套推出精装本《儒藏》,汇集修订出版《儒藏总目提要》,筹资制作电子版《儒藏》数字化系统,扩大《儒藏》及儒家文化的传播力度。
推进古籍数字化 做好资源的“转化者”
作为古籍专家,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长时间参与古籍工作。在他看来,此次《意见》的出台并非偶然,他认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古籍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理应在组织机制、规模、质量、系统性、深度阐释、数字化、普及推广、国际化等各个层面更上一层楼,以适应中国国力的大幅提升,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意见》正是应这一历史需求而制定的大政方略。”
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迈出“数字新步伐”很重要。2016年9月,中国孔子基金会就已启动儒家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三期项目共收集整理《清经解三编》《玉函山房辑轶书》《续修四库全书》等图像电子版30余万页,数字化处理27万页。开发自主知识版权的古籍文献数据库,包含古籍库、图片库、音频视频库、数字馆资源库,实现数字文献的检索、编辑、复制、下载、打印、繁简转换等,极大满足了读者需求,已成为专家学者最受欢迎的古籍数字文献平台。
在此基础上,儒家数字图书馆和儒家文化数字展馆也已上线。儒家数字图书馆收录古籍图书约2000余种,基本覆盖了儒家最主要的典籍,是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儒家文献数字图书馆。
在中国孔子网集中呈现的“儒家文化经典数字化工程”入口
儒家文化数字展馆是国内唯一的儒家主题数字馆,采用全新的数字表现形式与载体,容量大、互动性强、受众广泛,共建成“孔子馆”“孟子馆”“孔府珍藏专题馆”“孔庙专题馆”等六个分馆,成为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儒家文化展示平台,不仅让公众“看到”儒家文化,更能“看进去”,有力地普及和传播了儒家思想。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传承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到,将进一步建设网络数字中心,整合尼山研究、尼山丛书、尼山文库等资源,建立尼山数据库,打造“一网、一端、十库、多平台”的尼山数字平台。
“十四五”时期,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还将健全购买、收藏善本、古旧珍本等机制,建设与经学研究、儒学文献研究、儒学传播研究相结合的世界儒学文献收藏中心。采访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采集、收藏相关视频、音频资料,建立独具特色的儒学研究口述史文献库。
加大古籍普及推广 做好时代的“服务者”
古籍保护,需强化古籍工作保障,推进古籍学科专业建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捐赠、基金募集等形式参与古籍保护传承。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正在与共建院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加快推进学科建设,力争形成几个享誉国际,占据前沿,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儒学与中国文化研究相关学科、方向,为经典文献的学术研究输送精英人才。
今年,中国孔子基金会兰陵文化专项基金,资助编印《荀子名言解读》。通过基金募集、专项基金助力“古籍保护”,服务于古籍事业繁荣发展。
面向更广泛的民众讲好古籍故事,让那些深藏在书斋,写满历史沧桑的古籍活化起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打造的尼山杏坛、尼山讲堂、尼山生活等公益品牌,将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新技术手段制作融媒体产品,构建全媒体、多平台、多语种传播矩阵,通过公益讲座、文创周边等形式,讲好古籍故事,普及传播古籍保护,尤其要让广大青少年获得更多接触,了解古籍的机会,增强大众对古籍保护的认识和认同。
2021“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成功举办,征集作品3200余件,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中国文化爱好者用中外语言诵读中华古籍经典,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热潮。今年,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将继续办好“儒家经典跨语言诵读大会”,用“国际语言”展现中华经典魅力,为更多的汉文化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
古籍保护,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在古籍保护传承、开发利用中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从中获得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让这一份份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真正发挥出集聚广度和跨度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是古籍保护的应有之义。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