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回溯到30年前,
1988年6月22日,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这是个很普通、不值得被记住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
一位老人因病在北京去世。
之后的30年里,
他的成就少有提及,
他的忌日鲜有报道,
甚至很多年轻人,
根本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在这个八卦新闻满天飞,
娱乐至死的今天,
我想和大家说说他的故事,
因为他才是中国的巨星!
他才代表了真正的国家精神!
他就是梁漱溟。
但他只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
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而这种坚持,一生如此,至死方休。
在北大教学时,还有一个趣事,
03
在北大执教的日子,充实又短暂,
教学之余,他常利用人脉到国内各地演讲,
传播自己的观点,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
“我的生命就系于责任一年。”
“我不单纯是思想家,我是一个实践者,
我一生都是拼命干的。”
梁漱溟到晚年时,回忆起这段时光,
依然坚定。
所以,在北大执教7年后,
他毅然辞去令人钦羡的职务,
转而到落后的山东农村地区办大学,办中学,
全身心的投身乡村建设和社会公共事务中。
在他看来,中国最主要的问题,
不是哪个政党当政,也不是暴力革命,
而是广大农村的建设问题。
要改造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造农村。
后来,随着日军的侵华,山东的沦陷,
梁漱溟的农村建设失败了,
但他从未放弃思考,
从未放弃参政,从未放弃救国。
他说:“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
04 “我是死不了的,
1938年后,日寇的侵华,
让无数中国人陷入了恐慌的状态,
而梁漱溟却泰然自若。
1940年,他在重庆开会时,
日寇的飞机经常来轰炸,
每到这时,人们都纷纷往防空洞跑,
唯独梁漱溟不跑,
还把椅子搬到操场上,郑重其事地读书。
1941年香港沦陷时,
梁漱溟跟一大批文化名流坐船撤离。
日寇的飞机不停地来轰炸,
水里也不停地有水雷炸响,
全船的人都吓得半死,
唯独梁漱溟呼呼大睡,毫不在乎。
同行的人问他不害怕吗?
他说:“我是死不了的,
如果我死了,中国怎么办?”
在他心里,早就认为自己不是一个人,
而是肩负着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
“《人心与人生》等三本书要写成,
我乃可以死得,现在则不能死。
又今后的中国大局以至建国工作,
亦正需要我,我不能死。
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那是不可想象的,万不会有的事!”
而他真的做到了,
这份自信和勇气,
是源于对儒学信仰之真挚,
这份真挚和热血,或许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05
为什么说梁漱溟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1988年6月23日,
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在追悼会上,挂着一副挽联:
百年沧桑,救国救民;
千秋功罪,后人评说。
横批:中国的脊梁。
——“中国的脊梁”,
无疑是对梁漱溟这位伟大先驱最好的概括。
纵观梁漱溟的一生,
报考北大落榜,却当上了北大教授;
以研究佛学起家,却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儒家”;
从小在城市长大,一生中最大的贡献却是乡村建设……
他的一生充满了出人意料的传奇色彩,
却坚守自我,从未改变,
他认真了一辈子,自信了一辈子,纯粹了一辈子。
留给了后人传世的研究成果,
关注农村的历史经验,
更留给我们,
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
和坚守自我的高贵人格。
这才是中国精神!
这才是我们应该仰望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