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梁漱溟研究

青少年国学大讲堂走进中山:梁漱溟之长孙讲述儒门孔学

2015-07-27 15:22:00  作者:  来源:中山市国学促进会

 

 

 

  5月14日,青少年国学大讲堂第三讲在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正式开讲。主讲嘉宾为梁漱溟先生之孙、北大附中远程教育中心青少年心理专家梁钦元。他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梁漱溟先生心中的儒门孔学》的文化讲座。

  本次讲座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和中国孔子基金会联合指导,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教育分会联合主办,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协办,中山市国学促进会和果核儿公社-全国高校国学联盟共同承办。

  在讲座中,梁钦元先生以“守之以道,行其所知”为开头,以“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作为讲座的结尾总结。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之一,被美国著名汉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艾恺称为“最后的儒家”。

  “学习孔子要扫除一切空观念,或虚伪的概念,而今提及孔子、提到国学,往往流于空泛,驻留于繁多的名词和观念。如此一来,反而令人认定孔子也好、国学也罢;都只是虚而玄的观念。其实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一种生活的‘路向’或‘样法’,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的‘真精神’、‘真价值’。”梁钦元讲道。

  梁钦元在简单介绍了梁漱溟先生的生平和为人后,提出了“改以何种方式阐儒释孔?”梁钦元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对待儒门孔学的态度说起。归纳起来有三种态度:一是彻底否定乃至摧毁,二是礼定膜拜,三是整理国故。而梁漱溟先生的态度是则认为孔子以前的上古文化赖于孔子而传,并不能把书本作古物看,要着重看思想,并认为传扬真正的孔子是义不容辞的。

  明确了对儒门孔学的态度,梁钦元从标准、取材、方法等方面讲述了进入儒门孔学的门径,点出孔子的学问就是其生活,要做到践履实修、摒绝空谈,根植生活、讷言敏行。关于其灵魂,梁漱溟先生认为一是“人生向上之志不立,儒学既无从入手”,二是“儒门孔学绝非哲学、知识技能”,三是“孔子唯在启发各自理性自觉而已”,重在朴素向上,重在生活,理性自觉,守之以道,行其所知。

  梁钦元认为,推广儒学之前应该首先弄明白孔子学问的真精神是什么。“就像我们吃粗粮是为了健康,各种各样的粗粮品种兴盛起来,然后大家热情高涨地都吃粗粮,但最根本的我们健康是为了什么并没有解决。如果这样儒门孔学也就成了套说辞。”

  梁钦元说,推广儒学,返本归真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最终还是要看有没有将孔子的学问回归到生活中,人的内心有没有很好地整合,人是不是一个完整的自己,有没有最终改变人的气质。孔子学堂的模式是一种新的探索。

  梁钦元提出了孔孟学说的真价值在于其是折中调和的哲学思维,是知足常乐的生活态度,是“尚情无我”的人际关系,是求“仁”求“安”的道德追求。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之所谓“刚”代表了孔子的阳刚乾动的态度。此动作要发育直接的情感,而非出自欲望的计虑。就如“狂狷虽偏,真的就好”,真实的才是道德,而道德就是人生的艺术。

  最后梁钦元谈了自己虽然是工科出身但是依然选择了做心理咨询工作,研究传统文化的故事。他希望大学生们努力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大学之道,传递美好,努力走好自己未来的光明大道,许多同学表示深受触动。

  为把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落细落小、做深做实,见形见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生根发芽,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联合中国青年网、未来网、中青视讯从今年3月开始,开展“青少年国学大讲堂”系列讲座活动。前两期分别邀请了旅美学者肖钢主讲《不一样的老子--帛书<老子>破译报告》,国务院关工委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程组委会主任、秘书长顾建华主讲《国学与人生智慧》。据悉,青少年国学大讲堂会在未来的一年里,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们带来一场场国学的思想盛宴。

  和大学生们共同聆听讲座的还有中国孔子中国孔子基金会对外合作交流部主任杨光、共青团中山市委书记丁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院长叶立新、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陈化水、中山市国学促进会会长蔡国赞、中山市国学促进会秘书长潘冬晖等。青少年国学教育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主持了讲座。

  

编辑:杨晓卫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