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莫斯科,蓝天白云,绿色葱茏,鲜花遍地,古老而雄浑的建筑让这座历史名城更具魅力。6月26日至29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文化交流参访团在莫斯科成功举办“孔子文化世界行”系列活动。“孔夫子”走进了俄罗斯,中国文化与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产生了共振与共鸣,碰撞出美丽的文明火花。中国孔子基金会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至今已历时4年的时间,基金会的专家学者曾三次到俄罗斯演讲访问。这次“孔子文化世界行”主题活动使中俄文化交流达到了高潮。这也是“孔子文化世界行”继美国、法国、奥地利、希腊、英国、肯尼亚、津巴布韦、南非等国的第九站。
中俄学者齐聚首
6月26日上午,俄罗斯国家科学院远东所,欢声笑语,气氛活跃,70多位中俄学者济济一堂,“2013中国儒学与俄罗斯文明对话国际学术论坛”在这里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共同主办,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承办。这是中国孔子基金会首次在中国本土之外参加主办国际学术论坛,也是“孔子文化世界行”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国驻俄大使李辉、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滕文生、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等出席并致辞。
95岁的俄罗斯著名学者、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论坛现场
今年三月,习近平出访俄罗斯。作为他成为国家主席访问的第一个国家,足以看出两个大国的重要关系。开启了中俄友谊的新时代,为两国人民的幸福美好辛勤耕耘。在他的讲话中指出:“中俄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孔子、老子等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俄罗斯人民所熟悉,中俄文化交流有着深厚的基础。”
李辉在致辞中阐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理念及其对当今世界的重要现实意义,指出中国政府对内倡导建设和谐社会,对外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与儒家传统文化“和为贵”的核心价值观是一脉相承的。李辉说,中俄“地理相邻、人文相通”,两国文化交流历史久远。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中俄关系的高水平发展为两国传统文化相互广泛传播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汉语热”、“俄罗斯文化热”在中俄两国方兴未艾,中国驻俄使馆将一如既往地为此提供一切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滕文生介绍了孔子的思想成就、中国儒家学说和俄罗斯文明在对方国家传播的悠久历史,以及对两国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重要影响和对世界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价值。
季塔连科指出,中俄文化交流是维系和发展两国人民传统友谊的重要纽带。儒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在俄传播历史悠久,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年95岁的俄罗斯著名学者、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齐赫文斯基出席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齐赫文斯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首任驻华大使,他曾参与了苏联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全部过程,并受毛主席的邀请,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中俄学者围绕中俄文化合作与交流、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及其普适性、儒家政治文化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儒家生态文明思想的人类意义、儒学研究的新动向等专题进行演讲与交流。
大使馆里热议“孔子文化”
6月26日,在“中国儒学与俄罗斯文明对话国际学术论坛”期间,应李辉大使的邀请,中国孔子基金会一行拜访了中国大使馆,向李辉大使及使馆人员汇报了中国孔子基金会的情况以及近年来中国孔子基金会与俄罗斯有关方面开展孔子文化交流所做的工作和今后的打算。李辉大使认为孔子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孔子基金会所做的工作很有意义。李大使说,俄罗斯虽然在地缘上与中国毗邻,但作为欧洲大家庭的一员,俄罗斯在精神与文化传统方面与欧洲国家更为接近。但是近年来,俄罗斯人对东方儒学越来越重视,俄罗斯学者对儒学都有很高的评价。希望中国孔子基金会在俄罗斯“中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中国孔子基金会的有关项目活动如“孔子书房”、书画展等拿到“中国文化中心”来举办,发挥孔子文化品牌作用,发以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俄罗斯人了解中国。
“世界之窗”尽显中国元素
6月27日代表团应俄罗斯国际慈善基金会主席鲁斯兰先生的邀请,来到了俄罗斯慈善基金会进行了书画展。
中国孔子基金会与俄罗斯国际慈善基金会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双方联合曾于2009年和2010年先后向中国海洋大学、美国休斯顿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俄罗斯卡卢加州世界民俗文化村等捐赠了大型孔子塑像。鲁斯兰先生曾多次到中国孔子基金会访问,中国孔子基金会多次派专家到俄罗斯国际慈善基金会考察、学习和讲学。
鲁斯兰先生酷爱中国文化,他向我们介绍说,他从20岁就开始读《论语》,一直到今天20多年了还在读,他认为孔子太伟大了,如果一个人能领悟孔子思想就能取得成功,所以他要向世界传播孔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思想。同时,他还崇拜科技英雄,正在向世界各地捐赠航天之父——加加林塑像。他认为,人文与科技有机结合,人们才能和睦相处,才能世界和谐。
鲁斯兰先生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全力打造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位于离莫斯科100多公里的卡卢加州,由俄罗斯国际慈善基金会投资修建,占地49公顷,计划修建包括中国民俗村等52个世界各国民俗村落,现在已初具规模。中国民俗村,已经树立了老子、孔子像等。
代表团在民俗村民俗街的中国馆进行了书画展,中国馆摆满了中国式家具,墙上挂满了书画,这些书画都来自中国孔子基金会。
代表团在民族街上受到了欢迎。在街上有一所学校,老师正在给学生上课,听说我们是来自孔子故乡的文化访问团,立即邀请我们与学生交流。我们向学校赠送了一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的书法,听了对作品内容的介绍后,老师和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
在鲁斯兰先生的陪同下,代表团参观了民俗村内的世界民俗街和俄、哈、白、乌等国的民俗村落,并与鲁斯兰先生就中国馆和中国民俗村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鲁斯兰先生希望中国孔子基金会能够介绍更多的企业家前来投资,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文化礼品、文化产业介绍到中国民俗村来。
民间文化交流方兴未艾
6月29日拜访俄罗斯汉学家魏德汉先生。
我们来到魏德汉先生的工作室,工作室位于莫斯科红场不远的一个院落,一座老式房子的二楼。房间比较大,可以容纳一个30人的会议。他的工作室摆放了很多中国书籍、玉器、乐器,文房四宝一应俱全。玉器数量可观,且不乏精品,说他是个收藏家一点也不过分。魏先生中国话说得非常地道、流利,他的言行举止、吹拉弹唱都非常中国化。他对中国的儒释道都有研究,他涉猎广泛。让我更加惊奇地是他收藏了很多中国功夫的书籍,对中国的气功、太极都有研究。魏先生为我们泡了普洱茶,展现了中国茶艺,并一边喝茶一边与王理事长聊起了他对中国文化的酷爱,向我们介绍了他出版的中国书籍。他非常兴奋,即兴弹琴、吹埙,还为我们表演了太极功夫。如果不是因为他的长相,你根本感觉不到他是个外国人。同时,他内心清高孤傲,他不喜欢跟官方打交道。他过去开过茶馆、经过商,但现在不干了。据他自己讲,他现在主要搞咨询、策划、培训,偶尔作些油画。他的画非常抽象,每幅画都隐藏了一个“道”字。
魏德汉先生1979年毕业于海参崴大学东方系,他潜心研究中国文化30多年,是位地地道道的中国通。他先后翻译出版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论语》等中国文化典籍60多部,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山水相连德为邻,人文相通和为贵。自从上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之后,长期被掩盖的民族矛盾立即凸显,成为俄罗斯社会不安定的重大隐患。俄罗斯很多学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儒家文化,认为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那种宽容别人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打下了一个厚道包容的基础。为此,被称为“莫斯科孔夫子”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佩列莫夫认为,“俄罗斯人应该很好地学习孔子思想,因为俄罗斯具有欧亚双重文化,儒家至少有两个方面,即‘为人’和‘为政’,对当前俄罗斯具有现实意义。”这也说明,文化是无国界的,文化需要交流、沟通,只有交流才能比较,才能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是不可阻挡的潮流,世界文化在交流中才能有借鉴、有发展、有创造。当今中华文化正在以跨越时空的风采,同世界各国思想文化进行大交流,共创世界思想文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