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交流合作

文化同根脉 两岸一家亲——台湾行的感受和启示

2013-05-23 10:29:00  作者:裴 少 红  来源:

  2013年4月20日至28日,我有幸随团赴台湾进行了参观学习。所到之处的风光美景、同根相生的传统文化,陶冶了情操,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特别是热情好客的同胞亲情,使这次台湾之行自始至终沉浸在浓浓的暖意之中。

一、台湾印象

  1、台湾自然景观美。台湾面积不大,但整个岛很精致,每处景点富有特色。金门是台湾之行的第一站,作为金门精神象征的莒光楼,是座三层仿古麒麟阁式建筑,尽显宫殿式建筑之美。台北101大楼闻名于世,站在观景平台,市容街景尽收眼底,确有“一揽众山小”的感觉。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文物,大多是稀世珍宝,令人叹为观止。野柳地质公园如鬼斧神工,随处都有惊奇的发现。中台禅寺和佛光山,一古一新,一庄一谐。神往已久的日月潭湖光山色,千娇百媚,阿里山林木茂密,景色秀丽。走在台南,感受到的是当地市民悠闲从容的人文风情。高雄则处处展现着一派现代都市风光和浓郁的港湾文化。位于台东的太鲁阁公园,既是一座矿藏丰富的大理石矿,更是一处壁立万仞、撼人心弦的悬崖。环岛一周,台湾美景就象一幅绚丽画卷,处处令人动心动情,流连忘返。

  2、传统文化氛围浓。台湾之行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不仅仅是迷人的风景、城市的繁华和诱人的风味小吃,更是时时处处感受到的台湾文化的厚重。台北的街道名称大多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如“仁爱大道”、“忠孝大道”、“信义路”。台湾十分注意保护和发扬传统文化,大家大都讲普通话,大街上的招牌、商标、霓虹灯广告,字体都非常工整,从不见乱涂乱画,更不见歪歪扭扭的错别字。位于台南的孔庙建筑格局完整,庄严肃穆,在当地人的用心经营下,已成为台湾的文化精神所在。大陆的教师节是每年的9月10日。而台湾的教师节是在9月28日,因为这一天是孔子的诞辰纪念日。由此可见台湾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敬重与传承。

  3、社会文明程度高。在台湾期间,每到一地,看到的都是整洁有序的街道、精致温馨的酒店设施,享受的是亲切体贴的精细服务,留下的是非常美好的回忆。台湾的马路不是很宽,也从未看到维护交通秩序的警察,但路面秩序井然,几乎听不到机动车的喇叭声。台湾号称“摩托车王国”,特别是在上下班时间,摩托车流蔚为壮观。我曾在路口观察过,几乎所有骑摩托车的市民都会有秩序地等待交通指挥灯,很少有闯红灯的驾驶者。在马路边上和街头巷尾一辆辆摩托车都是整整齐齐地停放在摩托车车位里。在台湾的超市,购物的顾客乘自动扶梯时都会自觉空出左半边位置,留给赶时间急行的人。无论是景区、餐馆,还是商场,甚至上卫生间,市民都会自觉排队,没有随便插队的。22日到台北时遇到的一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当天晚上到旅馆附近的超市买必须品,因低头走得匆忙,过路口时未注意到右边行驶过来的车辆。司机立即主动停下来,用手示意我们安全通过后才又继续前行。这样“车让人”的场景在台湾的景区随处可见,让人切实感受到文明秩序无处不在。

  4、台湾同胞情谊深。虽是首次到台湾,但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时时让我有似曾熟识之感。处处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享受着弟兄姐妹般的关怀,体会到文化同根脉、两岸一家亲的殷殷情怀!我们每到一地,都会受到热情款待。无论何时何地,找身边的人问路问事,都会得到耐心而详尽的指点。一天晚上,我们走在台北街头,一时记不准回宾馆的道路。在等绿灯的时候顺便问了一位年轻小伙,他抱歉地说不知道。可当绿灯亮起,我们走到斑马线中间时,这个小伙子又回头急匆匆地追上我们,说刚刚已设法查到了宾馆地址,给我们作了详细清楚地说明,让我们非常感动。

二、几点启示

  1、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共生。匆匆几日,走马观花看台湾,切实感到传统文化完全可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台湾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文化的断层,没有把传统扔进故纸堆中。台湾的民俗活动和庙宇文化都在极力张扬着中华的传统国粹,时时教人仁爱、教育善举、推行和谐,处处倡导“读好书,做好人,办好事”。 一个社会仅有富裕,是不可能得到尊重的。台湾人常常引以为豪地认为,他们是一个“富而好礼”的社会。台湾社会当然并非尽善尽美,但同根同祖的台湾人的发展历程,演绎了继承传统文化和推进社会发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一种可能。而这种可能,对今天的大陆是弥足珍贵的借鉴。

  2、提升文明水平是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取决于高大的建筑、宽阔的马路和华丽的外表,而是体现在很多的社会细节。台湾的社会文明得益于对民众持久的教育和严格的管理。据当地人讲,台湾规定行人或车辆乱闯红灯,出现意外包括伤亡,自己负全责。乱贴乱画轻则罚款、重则入刑。垃圾不分类投掷的处以重罚。在公众场所、出租车或未遮顶的地方吸烟罚款10000新台币,绝不心慈手软。台湾持续不断地抓市民素质的提升和良好风气的养成,为城市建设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创造了条件。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

  3、全面提升个人能力素养是终生课题。这次台湾之行,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进一步增强了加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在与台湾友人的交流接触中,常常被他们的文明素养和职业精神所折服,为他们所保持的恬淡平和、豁达进取的心态而感动。台湾民众高度重视自我学习和终身教育。在南台佛都佛陀纪念馆,我们看了星云大师苦练一笔字的记实录像。星云大师在晚年得了眼疾之后,为不辜负求字之人的心愿,便一有空就坐下来写,早、中、晚每天要写上三十分钟或一个小时,往往一天就要写上一百多幅,数年下来就有几千幅。这是何等的勤奋和毅力! 27日午餐和当地朋友交流时,席间一位刚刚退休的公务员,为了充实退休后的生活,又考入了北京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种不懈努力、矢志读书的劲头让我很受震动、很受感染。当地负责接待我们的导游朱先生一路之上有问必答,全面详细地介绍台湾的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对于拿不准的问题,也会在认真核实后回复。对整个行程安排、饮食起居,考虑得更是细致周到,体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我们这次同行的团组成员,有的博闻强记,知识面宽;有的重视积累,处处留心;有的经多见广,张驰有度。短短几天的相处,耳濡目染之中,我深受触动,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随着年龄渐长,学习动力不足的惰性,真正把加强学习、提升自我作为终生的努力方向和自觉追求。改变自己,从台湾之行开始。

        难忘台湾之行。真诚祝福台湾!

编辑:王承山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