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全员的“总裁意识”就是“修、齐、治、平”
正如我们给大家提到过的《大学》的观点,“自天子以致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历代儒家大讲“内圣外王”,其实其学说在骨子里,早离了孔门,已经是把平民百姓当成了“愚民”了。一说起“内圣外王”,当权者的骨头立即轻了三分,飘飘然起来。又是“圣”、又是“王”,多滋润。其实,真正的“内圣外王”,首先是要把自己的架子、面子、框子放下,承认自己缘内的一切生命,本来是“圣”,本来是“王”,只有我自己非圣非王,今日个要学着个作圣作王。这才是真正的“内圣外王”。企业家就是要认清企业职工全是“圣”全是“王”,只要自己有一秒钟,趾高气昂认为我便是“圣”,我便是“王”。“良知”就可能与你擦肩而过。
但是,这一切和“谦虚”无关。这不是道德,是“心”、“知”、“生”、“明德”运动的基本特点。正如我们反复讲的:“心”、“知”、“生”、“明德”,实是一个东西,它什么也不是。它是什么就不是什么。它不容任何先入为主的瑕疵,只要你一念认为自己是“圣”,你就不是“圣”;一念认为自己是“王”,你马上就当不了“王”。如应随响立马见效。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明白了当年邓小平为什么主张“不争论”了,因为事先的任何争论都必是先入为主。先干起来,再说。
所谓“圣”,所谓“王”,只是对你的每一个活生生的具体到了极点的“当下”而说的。在这“当下”,你认准是你的“心”、“知”、“明德”主宰的,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在显示,你就是“王”。在这个“当下”,我又决不作主,你这“王”让“当下”中本有的“良知”去作,即大禹所说“简在帝心”。你的“明德”排除一切挂碍,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冷静地理性地等待“良知”的出现。并且还要知道“良知”无所谓“现”与“不现”,肯定就在这“当下”之中,即就在我的“知”中,即就在眼前。只是由于我心的障碍太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良知”摆在眼皮子底下也不认得。你便是真正的“圣”了,“良知”也就临门了。
这才是孔门“内圣外王”的本义,如若不信,你打开《论语》的最后一章,看其中所收录的历代圣人尧、舜、禹、汤的语录,别认为他们是迷信的,是崇神的,那“内圣外王”的真相便自然豁然在目。
企业是一个庞大的“帝网珠”。“帝”者,无上无边无际之谓也。网者,因缘网络,千交百织,绝不亚于一个小小的国家。国与家,家与企业,企业乃至个人。看似不同,从国学的角度说,都是一个因缘网。这些网的存在没有什么目的。不管那个级层的因缘网,它本身都没有自己的特殊的目的。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全体一起“明明德”——乃至圆觉。所以,称之为“珠”。“珠”也者,圆也,透明也。透明者,“知”也,觉也。
不管那一个级层的因缘网,只要稍一有“自己”的特殊目的,便是“障”了,也便不透明了。网不透明了,甚至浑浊了,是非常正常的事。如果这个“帝网珠”的每个网眼,都是一样“透明”、“圆”,它就不可能是“网”了,也就没有“因缘”了。
这样说来,企业这个因缘网便又是有目的的了,这便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能知道这“帝网珠”本不透明,本来有障。那你的“知”也就是“觉”了。这个有障的不透明的“帝网珠”对于你也就是透明的。下来的事便是令一切网眼个个透明。网眼的透明就是你自己“心”的透明。明白这个道理,你也就知道信息科学的进步乃天意也。正是信息科学帮助你的企业因缘网越来越高速、快速透明。
新儒家是这样区别佛家和儒家的:佛家落于“空”了。这就是由于他们不注意,佛家说的“空”,是“心”必须空,不空不可能“明明德”。任何空,都是不空,所以佛法不离世间法。从本质上讲,佛、道、儒的区别并不在出世、入世上,空与不空上,而在于怎样使整个“帝网珠”觉悟的方法上。儒家强调每个生命都要也完全可能自己“觉悟”。因为“良知”永远就在“当下”。除了这个没有任何“觉悟”可言。佛、道两家更注重“无为法”。我觉悟了,我的整个“帝网珠”的每个网眼非觉悟不可。管好“我”的心,别人不觉悟也要觉悟。这才是儒道释的真正区别,说是区别也没有什么区别。
话说到这,大家似乎应该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在企业文化中提倡每个员工具有“总裁意识”。
一个企业千头万绪,分兵把口。一个清洁工的责任并不亚于一个工程师。企业没有什么集体作战,只有协同作战。每人一个岗位,每人一个“当下”。大家都是独立面对自己的“当下”。如果每个人都胸怀全局独立作战,整个企业就会自然协同。因为“良知”,必须是和谐的产物。不和谐产生不了“良知”。和谐即因缘合和,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每个生命活动的产生、展开,必千缘万缘亿缘兆缘说不尽的全体之缘的大和谐。没有这种和谐,“这一次”的“当下”,这只属“我”的生命活动无法出现。
我以为这应该便是对“和谐社会”的国学思考。
那么,既然生命便是如此运动的,企业便是如此运动的,每个生命个体一定要具备“总裁意识”,便是题中之义了。
如果一个国家每个公民都具备了对于生命运动的全局的把握,也即具备了“总理意识”,总理的工作该多么轻松多么顺手啊。那便是真正的“垂拱而治”了。
这是提倡每个员工要具备“总裁意识”的第一点要义,“总裁意识”就是“和谐意识”。
“和谐社会”的建立,必赖于每个公民的“总书记意识”“总理意识”的提升。
企业的发展必赖于每个员工的“总裁意识”的提升。
人们都爱讲员工的责任心是企业的命脉。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提法。他连自己该干什么,应干什么,这个“干”的作用、效益都不知道,空谈责任心又有什么用呢?而要彻底全面了解自己本职本份的本“当下”的工作的真实意义,必得具备“总裁意识”,必得是老板尊重员工在自己岗位上的“总裁意识”。
人们常常说积极性,以为只要多表扬、多发奖金。员工的积极性便可以起来。这是西医治标不治本的思维毛病在企业文化管理中的体现。
一个具备“总裁意识”的员工,不是为钱,却不可能缺钱;不是为表扬,却不可能没有人表扬。关键是要令员工觉悟到自己不但是“人”,而且是可以超然于人的生命的、觉者,是企业的“总裁”。他的积极性就是不假外力的真“人性”。这种精神力量,不是西方人所谓的“敬业精神”可比拟的。西方人“敬业精神”的背后隐藏着浓厚的宗教敬畏感,是神甫、修女精神的人间化,不是觉悟的力量。所以,一般的中国人也学不来。因为中国人从来没有宗教敬畏感。
具备了“总裁意识”的员工,也可能主动炒老板的鱿鱼。但不是背信弃义者的叛逃,而是真正的“明明德”令其焕发出了更大的能量,准备独立创造出更大的事业。这种人的出离不仅不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反而可能成为老板的志同道合的道友,和商业上亲密合作的伙伴。因为这样的员工不可能只是因为功利而出外独立。
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如果全力培养员工的“总裁意识”,也同时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精英。
诸位,请看,这里是不是就包涵了《大学》所说的“修、齐、治、平”呢?
面对今天的社会现实,真的能令一个企业的员工具备“总裁意识”吗?难也不难。这个问题是敝人下篇博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