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
凡读过我的几本书的人,大半都会说,看来洋洋洒洒,读到最后却无论如何也不知道,你到底想给我们什么?
亲爱的读者,我实在给不了你什么。你的心就是你的心,我能给你什么?我永远也无法把我的心给你,想给也给不了。不过,我也想提醒诸位,这正是国学不同于西方文化的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你真的发现你在国学中真的得到了什么,如公式、原则、标准。那准是你不知道是掉到哪个爪哇国了。如果哪位国学家在他的著作中真的是给你什么原则、公式、标准······,这些国学家如果不是真心想骗你,那就是他们已掉进糜子地里不自知,还以为是真拣到了什么大宝贝,火辣辣地发烫,直想送给自己的情人。
做了这样的国学家的情人,你会天天晚上做恶梦的。
国学永远只引导你明白自己的“心”。这是无法靠别人给予的。
这一次与企业家们聊国学,我拈出了一个“全员总裁意识”的概念,这是过去的我从来不敢妄为的。我这里要郑重申明,这个概念的真正的所有权应归于正邦集团总裁林印孙先生。绝不是我发明的,更不是我从国学的基本理论出发推导出来的。
从某某原理,推导出某某体系。我如果这么做了,便是地地道道的“国学骗子”。
悲哀啊,这一百多年,准确的说是上一个一千年,有不少志士仁人是吃了这个大亏的。他们想为生民立心。他们自以为是真理的把握者。他们自以为是天将降大任于他。他们以为自己是当代孔子······。这些人未必是想诚心害人骗人,但他们是在不经意中把中国人领进了一个死胡同。
制造体系,真正只是为藏之名山还好了,少害人。只怕一旦成了一种光面堂皇的思潮,那就要了命了。古代的不说,今日台湾文化,真是叫人没法说。连凤凰台的大评论员们都敢说,台湾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改造的“民主实验田”。诸君应知“伤仲永”的故事,那不是吹捧者的错,而是仲永本来就是一个畸形儿。
台湾只有一个真明白的,那就是李敖。他对台湾文化的觉性肯定比凤凰台的大评论员准。我不知道李敖老哥为什么那么清醒,他可是把孔老夫子骂得狗血喷头的呀!我却是甘愿为孔老夫子提鞋。奇怪得是,我们在台湾问题的看法上,碰巧略同。
对弱智儿、畸形儿也要爱。据说这是基督精神。
我没法跟大文豪李敖比,我一辈子只知傻乎乎的摸着石头过河。
我还俗后没有生计,硬着头皮到一个野鸡大学教《企业管理心理学》。一节二十五元,一周四节,可挣百元。一家人的生计维持了。但我心里明白我讲的是什么玩意,其实就是“不是玩意”。连我自己也不相信这样的《企业管理心理学》对企业会有什么用。依我看是从《动物管理心理学》硬套过来的。
管他吧,先挣钱再说,谁叫我穷得要当裤子哩!
我算什么教师,整一个拆白党。
进入新千年,又混进一家大的经济管理杂志社,大看、大改、大谈、大聊企业管理、经济规律。
鬼知道我发了一些什么稿子。不过也怪不得我。我还真搞了几篇还算是有水平的稿子,总编通过了,顾问通不过,只好扔进废纸篓里。
混饭吃吧,钱到手便是英雄。
真正了解企业,是林印孙老板发善心养起我来之后。我心里雪亮雪亮的,凭我这两下子,给正邦这样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能顾个什么问?林老板不过是菩萨心肠,给我这孤寡老头一碗饭吃,有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而已。
我一到正邦,就发现他有一个响亮的口号:“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
开始我只是觉得文采好,即通俗又明快,而且大有深意,号召力极强。不过活了六十多岁了,这一类的生动的大话套话见得太多了。这也许是时代特色吧!信不信都是个消遣。中国文字好玩,由着人们玩吧。
零四年,陪林老板坐着他的宝马从南昌开赴鲁、豫、冀三省。车上,我有几分谄媚地说:“林老板,这回是要逐鹿中原了。”
想不到我这食客的谄媚语言,真让林老板当了真。他真的开始了他的“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的庞大战役。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们约见了几十位在这个地区,搞饲料营销的精英。这回他不是招员工,而是招老板。凡是他看上的精英,就谈判合伙开公司。所有的钱正邦出,但精英们是法人代表。一千万、五百万由这些精英们随便提,最大一个开口是两千万。
林老板是真心诚意让这些精英们做老板的,他的口号是“人人做经理,个个当老板。”就是要把他“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的理念真正落实。这些公司正邦可以控股,也可以不完全控股。依当下谈判的情况定。精英们借正邦的钱入股,甚至可以控股,然后用每年的利润分红还正邦的借款。
这是要他们真当老板了。出笼的雄鸡立即变凤凰。中国人骨子里不都有精英意识嘛,这回全满足了。
具体的谈判不说了,那是人家双方的商业秘密。我心中冲出的只是这样一段《中庸》的经文:“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
林印孙这种行为,是否“可以与天地参”呢?
我不知道。但在短短的一两年正邦在北方地区的销量至少增加了十几倍。
我也掉到功利中了,真不好免俗。知俗就不俗了。还是说这段经文吧:这段经文的最好注脚在《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亲民”绝不只是福惠百姓,给民一点小恩小惠,而是要使一切人“尽其性”。
天地者无他,明明德也。天地给予每个生命的一样多,圣人不多一分,狗子不少一分。至于每个人的“命运”,莫过是使人们自觉“体道”、“悟道”的轨迹。人如果把命运只当成“体道”、“悟道”的现实课堂,这命运也就不是你的命运了。“宿命论”自然消矣。
既然每个人的“命运”无高、无下,无优、无劣,哪还有老板、员工之分呢?但只有当老板的有了如此的“体道”、“悟道”的至诚之心之时,才可尽了员工,也包括老板自己的“性”。
每个人的“命运”,看似乎千差万别,但由于它们都不过使人类“体道”、“悟道”的轨迹、课堂,就都是平平等等的“宇宙——生命”系统——天地的全息。每个人都是全天地。自己完成自我,令自己的员工也完成自我,一律的“克己复礼”,这天下能不“归仁”吗?这不就是“止于至善”吗?
既然你在你的企业中令所有的员工都能:“知常曰明”(老子语),那你也就是“善度众生”了(佛家语)。这不是“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又是什么?
你不是“天”又是什么?你不是“地”又是什么?这不就是王阳明的“吾心即宇宙”“心包太虚”吗?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业有成败得失。天地有吗?一切都是天地的尽情表演,好一个花团锦簇的人生啊!我是天地,我拥抱一切。
这样的企业能发展不快吗?这样的企业还会失败吗?
诸位,现在明白了我说的“全员总裁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吗?真正的创造者是正邦集团的林印孙先生。董某人不过是加了一点包装而已。
于理论,我是无能之辈,说到逻辑,我甘担“白痴”二字。反正我知道,正邦集团零四年成立的合作公司百分之八十成活兴旺。仅山东两家饲料公司,去年一年的纯赢利加起来近八百万。到如今为止,林老板对合作公司的投资大半怕是收完了,剩下的全是赚了。这些公司的年轻老板都是三十岁左右的小伙,且有得活,再干三十年没问题。有几家已经在筹建集团了。正邦集团将来是一个毫无风险干分利润的太上皇集团了。
如果大伙想了解“企业全员总裁意识”的具体探索,可去山东和美华看看。他们没有提“全员总裁意识”,但是在向这方面探索的。他的总裁是林印孙的爱将,也是“全员总裁意识”的试验者。我看他是把自己的企业当成了实验田。他手下三千多名营销员大半都有几分踌躇滿志。听人说,去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中国改革人物征评委员会评“中国十大杰出改革人物”有这小伙子一号,到底是提名还是评上了,诸位去问他刘方波。
刘方波肯定说,这得感谢林老板!
这一切算不算林印孙“赞天地之化育”呢?
当然,这一切都还在痛苦而辛苦的摸索中。
如果以“全员总裁意识”为中心的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真的可以建立起来,最起码得全国一代甚至两代企业家的辛勤努力。
林印孙、刘方波只是开了一个头。
一个企业,看似是利润的角逐场,但是说到底还是一切生命“明明德”的课堂。这里的主课应该是“全员总裁意识” 的培养。这是走向“明明德”的必然准备。
天地只有一个任务——明明德,你的企业是明明德的课堂,你顺了“天心”能不兴旺吗?至于在现实中的顺逆,逆也兴旺,顺也兴旺。
千古王朝兴也衰也,有几个真留下的?一个也没有。俱往矣,还看孔子。孔子的思想合了天地大道——明明德。孔家店一直办了下来。
你想让你的店,和孔家店一样吗?那就老板伙计一起“明明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