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龚鹏程

开学典礼枯燥乏味?龚鹏程:其实也可以很有趣

2018-08-25 09:12:00  作者:游海洪  来源:凤凰网文化

  导语:八月末,九月初,又是一年的开学季。在中国古代,新生入学可是一件大事。古人初入学,便有“入学礼”,“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人生四大礼。此外,每年开学还有“释奠礼”、“释菜礼”等不同的仪式,礼毕即标志着学生从此便踏上“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学之路,起着重要的过渡象征作用。

  现如今,很多学校也会以举办开学典礼等仪式来开启新的学期,但大多步骤都是校长上台致辞、教师代表致辞、学生代表发言……底下的学生则成了“提线木偶”和背景墙,程序感强了,仪式感却没了,表面严肃实则乏味。也有不少学校觉得开学典礼徒有形式,劳民伤财,不如不开,索性直接开学上课,免了这一套。

  著名学者龚鹏程认为,学生入学,要讲究读书成德、师友讲习的意义,得有个仪式,所以开学典礼还是很有必要。古时的开学典礼很有趣,南齐的开学典礼是盛大的诗会,释奠会诗达到十卷之多。唐代的释奠礼还有“三教讲论”的辩论大会。此外,当时不仅奏雅乐,而且有京兆府供食、教坊杂乐倡优助兴,热闹好玩。

  传统的礼仪,并不都是硬梆梆,死气沉沉的,而如今的开学典礼可配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做设计,不一定要仿古。如果觉得祭礼太严肃,也可以改用或参酌拜师礼、成年礼去做,学生都能参与,跟每个人产生关系。此外,祭祀典礼隆重可观,本身就有礼乐之美,如释奠,乃是整个东亚礼乐的核心,如果真能恢复,必获好评。


2018年8月23日,清华大学举行2018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

  凤凰网文化:马上就到九月份,各级学校都要开学了。现在开学时,中小学有的还会举办专门的典礼仪式,有些也简单,跟平时礼仪差别不大,但很多大学都没有这类典礼了。您觉得开学典礼必要吗?

  龚鹏程:现今学校教育世俗化以后,常不再举行开学典礼了,学期结束时也没个仪式。学生来了,上课;学生走了,放假。毫无节度,完全不能显示来此读书成德、师友讲习的意义。所以开学典礼恐怕仍是很有必要的。

  凤凰网文化:古代学堂开学时也会举办这样的仪式吗?

  龚鹏程:《礼记·学记》曾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小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逊其业也。”并说这些都是“教之大伦”。

  可见开学时应行“释菜”礼,学生穿着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师,表示尊敬道术。演唱《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代表学习开始了。上课前,则要击鼓,召集学生,然后才打开书箧,表示对学问很逊敬。与西方大学,因为是由教会修院发展而来,故上课以钟声为号令者相类似。

  不过,《礼记·文王世子》又记载:“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说开学时要举行释奠礼。


2016年9月28日,武汉大学国学班学生身穿汉代朱子深衣,行“释菜礼”。

  凤凰网文化:那到底是释奠还是释菜?

  龚鹏程:两者都是。释奠是酒肉丰盛祭典,释菜是以菜蔬设祭。两者都是始立学堂或学子入学的典礼,释奠礼则要更隆重些。

  凤凰网文化:我们通常理解的释奠礼不是祭孔的吗?

  龚鹏程:这是有历史演变的。孔子以前就有释奠礼了,所以肯定不会用它来祭孔。

  汉高祖刘邦开始祭孔,但尚未立学。武帝才开始立太学。东汉明帝又立辟雍,并到辟雍亲行大射礼、养老礼。《后汉书》并记载:“礼毕,帝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可见已有讲经仪式了,但还未恢复周朝的释奠礼,也没跟祭孔结合起来。

  魏晋,皇太子学通了一部经书后,即于辟雍行释奠礼,并以牛羊猪祭祀孔子。刘宋时期,太子释奠沿用晋朝制度外,还须撰写《释奠仪注》。礼毕,皇帝亲临,举行宴会,太子与群臣一起吟诗作赋。《隋书.经籍志》记载南齐释奠会诗即达到十卷之多,可以想见其盛况一一开学典礼便是盛大的诗会。

  北方胡人政权受此影响,亦行释奠之礼。不过,《十六国春秋辑补》前秦建元七年载:“苻坚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其太子及公侯卿大夫之元子,皆束脩释奠焉。”束脩(本是学生入学时送点自制的小礼物给老师,后来演变成薪资的代称)与释奠不相干,苻坚却混为一谈了。

  此后,北魏亦多次行释奠礼,并延请大儒为皇帝讲经。北周武帝则下诏:“诸胄子入学,但束脩于师,不劳释奠。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即为恒式。”已改正了苻坚的错误。然而,北周释奠礼又混杂了祭祀苍颉,还是不伦不类。

  北齐制度,给皇帝讲完经、或皇太子学通一经后,须释奠于孔庙。新立学校与春秋二仲,也都须行释奠礼。制度这才较为精当了。

  唐代释奠礼以北齐与隋为基础,细节上又糅合了南朝制度。《唐六典》国子监条:“凡春秋二分之月,上丁,释奠于先圣孔宣父,以先师颜回配。七十二弟子及先儒二十二贤从祀焉。祭以太牢,乐用登歌,轩悬,六佾之舞。”

  也就是说,沿自先秦的释奠礼,发展至唐才定型。此后文庙释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影响及于东亚诸国。


2016年9月28日,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为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67周年,在孔庙隆重举行“释奠礼”祭祀孔子。

  凤凰网文化:那释菜礼又是怎么回事?

  龚鹏程:《新唐书·儒学传上》说:“帝幸太学,观释菜;命孔颖达讲经。”可见唐代也实施这种礼。一直到明朝归有光《顾夫人八十寿序》还说:“公予告家居,率乡人子弟释菜于学宫。”可见一般民众受教育时也举行。这是因为释菜礼非常简单,且献祭一次就好,不像释奠要三献,还要有祝文。

  凤凰网文化:真是拿菜去祭吗?

  龚鹏程:哈哈,许多人正是这么理解的。前几年经典教育论坛在北京孔庙举行释菜礼,就是把水芹、韭菜花、红枣、栗子放在台面上。现在一些书院办释菜礼,也都强调他们是“枣芹韭栗之奠,致敬先师”。好像成了个规矩。

  其实,释菜礼,不只用菜。依明朝制度看,先师座前,各色祭品可丰富了,鱼、李、栗摆一排;榛、菱、芡、鹿脯摆一排;芹、菹、兔醢、鱼醢等一排;脾析、豚胉一排等等。笾豆祭器边上,还要有左羊右豕中牛各一。四配十哲也都有肉有菜。其中还特别规定了要用活兔三只、酒三瓶。清代释菜礼不用活兔了,但依然少不了兔醢与酒。如今各地私塾、学堂、书院,却一说释菜,大家就都只抓几把菜去祭,行礼而其实不懂礼。


2016年9月9日,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举行“释菜礼”,拜祭至圣先师孔子,迎接第32个教师节。

  凤凰网文化:照您这样说,古代的开学典礼主要是祭祀,形式太严肃反倒可能不被当代的人接受,比较闷,这种仪式对现在还有什么借鉴意义?

  龚鹏程:祭祀典礼隆重可观,本身就有礼乐之美呀!像释奠,乃是整个东亚礼乐的核心,是极重要的。如果真能恢复,必获好评。

  再说,实施这种典礼时,还可配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去做设计,不一定要仿古。例如我当年在台湾办大学时,便设计了一个开校启教典礼。

  开始时,先以北管音乐前奏,再击鼓静场,然后请贵宾入席。待大家入座已定,即奏佛号,请创办人致辞,阐述建校缘起与经过,并致送校长聘书给我。此时,奏《殿前吹乐》。然后由校长说明办校理念,再介绍贵宾,请贵宾致词,勉励来学。这是“开校礼”,表建校之因缘、示未来之轨轸。

  其后则举行“启教礼”。由校长上香、上果、祭献先师;学生代表奉戒尺,尺上写着“戒若绳尺”。校长则授简,把竹简刻成的一卷经书交给学生,奏《和鸣乐》,礼成。

  这样的仪制,后来经媒体报导,甚获好评。但都以为是恢复古礼。其实不是,这是我根据古礼之仪节与精神而重新创造的新神圣空间。让所有参加的学生、家长、教师以及一万多名来宾重新体验并含咀教育的意义。我这种方法,大家不妨参考。

  凤凰网文化:这样的形式主要还是活动组织者在主导,其他师生等人“按部就班”,是否可以设计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活动?

  龚鹏程:可以啊!其实前面我已说过,南齐的开学典礼便是盛大的诗会,释奠会诗达到十卷之多。唐代的释奠礼还有“三教讲论”的辩论大会。此外,当时不仅奏雅乐,而且有京兆府供食、教坊杂乐倡优助兴。不是都很热闹好玩吗?这些都可以参考,不要一讲到传统,都是硬梆梆的,死气沉沉!

  现在释菜礼弄得那么简素,我也以为是错的。大家以为释菜“无牲牢,无币帛,无乐”,其实是因为现在大家都不会跳舞,所以也就以为古人也不跳。可是《礼记·月令》说得明明白白:上丁日,“命乐正习舞,释菜。”《周礼·春官宗伯》也说:“春入学,释菜合舞。”可见仍是跳舞的。佾舞在日本称为“释菜の舞”,是日本释菜礼的一部分,也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觉得祭礼太严肃,也可以改用或参酌拜师礼、成年礼去做,学生都能参与,跟每个人产生关系。


龚鹏程

  嘉宾简介

  龚鹏程,1956年生于台北,当代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著作已出版一百五十多本。办有大学、出版社、杂志社、书院等,并规划城市建设、主题园区等多处。讲学于世界各地,现为世界汉学中心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中心主任。擅诗文,勤著述,知行合一,道器兼备。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