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简介
机关党建 机关党建
廉洁文化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儒学高等研究院“历下论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石玉洁 林凤敏 2021-06-30 13:21

  5月22日,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历下论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田野研究:意向建构与主体间性”,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教授到会致辞,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蔡祥元教授、龙圣副教授出席评议,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石玉洁主持会议。来自东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山东大学的十余位博士研究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学术研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在读博硕士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此次论坛。

  在论坛开幕式上,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王加华教授对参与本论坛的各高校博士研究生表示热烈欢迎。王加华教授介绍了“历下论学”研究生论坛的发起初衷,指出“历下论学”论坛旨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搭建全国性高水平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坚持以文会友的学术性原则,以小而精的学术研讨会形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民俗研究》主编张士闪教授阐释了本次论坛主题的最初设想。他将胡塞尔的“意向还原”、梅洛•庞蒂的“纽结”概念融入对田野研究的思考之中,旨在通过对田野研究中多元意向建构与主体间性的讨论来深化“有温度的田野”这一学术理念,助力实现“在田野中理解中国”的学术总目标。最后,张士闪教授向参会的博士生表示诚挚谢意,并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在上午的前半场学术报告中,何城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格萨尔>文化空间的整体性保护——以果洛生态保护试验区为中心》,阐明了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面临的制约和挑战。王羽坚(南京农业大学)《不同区域田野调查的特殊性及其应对方法——基于云南怒江地区、江苏淮扬运河段田野调查总结》,基于自身的田野经历,就田野地区的特殊性、语言问题等展开讨论。向青松(云南大学)《失忆假象、生存理性与记忆存续:T苗族族群身份的建构与强化》,运用结构性失忆、集体记忆等理论,深入探讨了T苗族族群身份的建构与强化过程。在本场评议环节,蔡祥元教授深度阐释了论坛主题中“意向建构”与“主体间性”概念,并且从现象学的角度对各位发言人进行评议和指导。龙圣副教授在评议中强调了本次论坛的重要意义,并分别就非遗研究中人的呈现、田野点的特殊性、族群认同给出建议。

  在上午的后半场学术报告中,刘仁健(山东大学)《关系的纽结——20世纪中叶淄东地区“出夫者”的个人叙事分析》,运用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纽结”概念,对20世纪中叶淄东地区“出夫者”的个人叙事进行分析,呈现了地方社会集体主义传统下个人叙事的差异性。石玉洁(山东大学)《意向建构与叙事分析——以山东威海院夼村“祭海节”为核心个案》,借用胡塞尔的“意向性”剖析了在“祭海节”这一特殊时空中,国家与地方、本地人与外来人等不同群体的多重叙事。在本场评议中,蔡祥元教授肯定了民俗学者从现象学角度进行田野分析和学术创新的努力,同时也提醒到,对现象学的深入把握以及理论运用与学术分析深度糅合的必要性。龙圣副教授在评议中提到了不同学科的差异性,也强调了理论运用与田野实践二者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

  在下午的前半场中,雷婷(东京大学)《先在画室坐下——浅谈我在田野调查中的一些感想》,以自身田野经历出发,呈现了参与式田野调查方法对其调查研究工作的影响和意义。吴黔凤(复旦大学)《从局外聆听到局内表演:参与式观察法在侗族音乐研究中的实践》,以自身跟随侗族音乐歌者学艺的田野经历为中心,呈现了研究者身份转换的过程,并反思了田野中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权力关系。滕璐阳(华东师范大学)《从学习班到手工集市:都市田野的反思》,基于锔瓷学习班和城市手工集市两个不同田野点来探讨城市田野中的流动特性。龙圣副教授在评议中肯定了各位发言人为深度的田野研究工作所做出的努力,同时也提醒到田野调查之后深度学术思考的必要性。

  在下午的后半场中,蒙锦贤(山东大学)《行动意向与接续效应——基于“立春”田野调查经验的反思》,以贵州毛南族立春习俗调查为例,反思了田野过程中不同田野主体的行动意向。邱冰(云南大学)《教师作为人类学者:从“主客关系”到“共生关系”》,以教育培训结构为田野点,探讨了田野过程中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关系问题。他认为,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田野主体应是平等的“共生关系”而非“主客关系”。在自由讨论环节,多位发言人围绕田野调查的伦理、田野关系、田野研究方法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会议总结部分,本次研究生学术论坛召集人、山东大学2020级博士研究生石玉洁认为,田野研究作为众多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已经得到广泛重视,其日益凸显的重要性不断推动着学界对田野调查相关研究方法的反思。本次“田野研究:意向建构与主体间性”研究生论坛承接了“有温度的田野”的相关研究成果,借助对田野中意向建构与主体间性的讨论,促进从田野关系建构到田野研究完成的整个过程中,由多元主体间的互动所关涉的文化交流与知识生成。在此基础上,希望以此把握田野主体的行为逻辑与意识活动,从而能够对当前田野研究向纵深处发展有所助益。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