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青春汉字节第三站走近孔子故里的汉字记忆”直播到此结束。其实,它或许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汉字不老,青春永在!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文化在其中孜孜流淌,指引行人渡行。然而长河多风浪,文化多浩劫,古代帝王只需一句话,便可让大批经典瞬化粉末,让无数文人墨客饱受摧残,血流成河。为躲避浩劫,文人墨客们遁入深山,以刀为笔,以石为屏,历经岁月打磨,把一篇篇经典著作刻印在巨石之上,让文化与自然完美融合。风吹日晒不移志,造就了气势恢宏的传世佳作。本次青春汉字节走进邹城,是走入实地,横跨千年,与摩崖石刻亲密接触的文化之旅,是见证古人信念与智慧,冲击视觉、震撼心灵的洗礼之旅。如今古人已逝,唯有石刻遗存,立身石刻面前,我们深受震撼与感动,感动文化守护之艰辛,感动文化传承之不易。这震撼,这感动,必将激励我们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洪顶山摩崖刻经不仅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珍品,而且对研究我国佛教发展更具有一定的重要价值。文化圣地,值得好好探寻。只是天色已晚,山崖陡峭,唯待下次再会!
四字“大空王佛”,其中最大字高达四米,这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大的北朝刻字。
洪顶山摩崖刻经,因它解开了史学界名僧“安道一”的隶楷书体转变之谜而闻名国内外。因书法家僧安道一的佛教观念是“般若性空”观,故他在此书刻的主要是“文殊若”“摩诃若”经等。洪顶山摩崖刻经东边是“僧安道一”的“文殊若”刻经,全文98字,阐释佛家“性空”思想。书写风格隶中带楷,楷中带隶。是我国文字进化从隶到楷重要见证。
六个小时车程,因为修路不得不一次次的掉头,还好没放弃,终于看到了!
洪顶山位于东平县城西北约四十公里,海拔368米,当地俗称为大洪顶和二洪顶。在二洪顶西麓,高度相近的南北山腰中段崖面之上,分布着二十余处北齐时代的刻经、佛名、题记等。这些刻经1994年才被发现,此前的一千四百多年来的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相关的记载,晚清金石学家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学者踏察佛教遗迹,也都均未涉及洪顶山,此为目前中国最晚发现的早期佛教摩崖刻经。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
前方小伙伴还在洪顶山摩崖石刻的寻访路上【并不简单】……
一路颠簸一路周折,文化苦旅,亦是文化乐旅!只要有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在,一切值得!
别捉急,请和后方本编一起耐心等待~
闻名国内外的洪顶山摩崖刻经,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东平湖北岸。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
光华寺旧址摩崖,有一独立巨石,略为棱形,又似河蚌之半,面西,石面略平,石高一八五厘米,南北宽二三九厘米,东西石厚九十厘米。西面刻大般若经十三行,行四至七字不等,第九行起刻有“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造息道升道昂道昱道柯僧真共造”。第六行下又刻“王世贵”三字,共计八二字。虽有残损,但仍可认读。东面刻有佛名和题记,已模糊不清。但“中正胡宾”和“武平元年”尚可辨识。“胡宾”可能是经主,“王世贵”可能是刊石者。
大般若经曰: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義,有为空为,为空空为,如空散空,空法空自。王世贵。法空,无法空,有法空,无法有法空。冠军将军、梁父县令王子椿,息道、慧道、昂道、道恂作真。中正胡宾,武平元年。
云伴风移,蝉声阵阵,虽然依旧头顶骄阳,但在迎面扑来的秋风沐浴之下,天空明显比昨天要清爽许多。徂徕山沟谷幽深,是名人雅士向往的隐居之地,翩然独立、卓尔不群的诗仙李白曾在此地度过了六年的美好光阴。岁月悠悠,时光刻痕,如今的徂徕山虽早已寻不见李白昔日对酒当歌、白衣胜雪的飘逸身影,但苍翠美丽的风雅徂徕一如往昔,山体峻拔,奇石耸立,清流依旧,山河无恙。
问路当地人,老乡说带我们去~
如此珍贵的壁画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保护!
唐宋时期的经座,暮鼓晨钟。
北魏时期的光华寺,大殿就在两颗银杏之间。
千年银杏树。【这张照片孔子网前方记者拍出了西部大片(电影)的赶脚~】
汉朝松树
在张从军教授指引下,徂来山脚下有一寺庙名为光华寺,寺中隐藏着珍贵文物,是什么?一会揭晓~
现在看到的光华寺是明代建设,寺虽然小,但是有明代壁画!明代壁画!明代壁画!重要的事说三遍!
据张教授介绍,抗日战争的第一枪也是在这打响。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曾不远千里来到相对偏远的新泰并隐居在徂徕山中,成为一个令人难以解开的谜团。在徂徕山隐居期间,李白并不像真正的隐士一样天天株守于山林之中,而是依然天马行空般地周游名山,遍访名人名士,畅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远大抱负,表达他的“一鸣惊人,一飞冲天”,“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的雄心壮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初秋,李白第三次到泰山南麓的徂徕山隐居,并游历泰山,踏着当年唐玄宗封禅泰山的足迹,写下了游泰山诗六首。这些诗以超尘出世、仙境神话般的描绘,突出表现了诗人飘逸不群、自由无羁、追求解放的个性,也为齐鲁山水增添了一抹奇逸迷人的色彩。同时,李白在此明写自己所见所思所想,其实也是在极力暗写唐玄宗当年封禅时所见所思所想,幻想着有一天唐明皇会再来泰山、梁父山封禅,也许会召见隐居在此的诗仙李白的。
李白在徂徕山下位于今新泰市天宝镇古城村的沙丘城中居住时,与当年同在此度过少年时代的诸葛亮“好为梁父吟”一样,同样做了一首长诗《梁父吟》,发出了“长啸梁父吟,何日见阳春?”有志之士难遇明主眷顾的无限感慨。
前行两小时,一路走一路问,导航都已经迷路,诗仙隐居之处果然不好找!
张从军教授亲自作画赠予大家。不禁叹服:张教授乃真正的文人雅士也!能画画写字作诗吟诵,博古通今啥都懂~
孔子网记者采访张从军教授
感动满满的分享会
昨晚的分享会,此行的每个人都讲了自己对摩崖石刻的感受,或震撼或感动,大家都是收获满满,这也正是此次青春汉字节文化之旅的最大意义,听了别人的所思所想,今日再出发徂来摩崖,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早上八点,迎着朝阳,一路前行。
踏寻先人的足迹,继续寻访山中石刻。
陡峭的山崖,怎样刻上的文字?王馆长说,用梯子?这个答案有待考证~
昨日馆中,王馆长让拍的神秘照片,找到真身了!
嘉蔚主播朗诵陶渊明的《饮酒》
孔子网记者刘星辰朗诵食指的《相信未来》
王宝磊馆长朗诵《只能陪你一程》
朗诵苏东坡《秦诗》
朗诵岳飞的《满江红》
朗诵马丽奥利弗的《沉迷》
品中国最古老的白茶,听老师讲关于茶的传说。
张从军教授再赋诗一首:
难得林下听琴声,仿佛雨打白玉钟。万籁唯闻风动树,一番清凉催潮生(岗山听琴)
岗山比铁山要大,植物茂密,绿树成荫,有道教行宫在其中。行至此处,众人已略显疲惫。王馆长安排大家在此休息,准备茶歇为大家滋润身心,茶香悠悠,古琴弹起,甚是惬意。词曲曲名《仙翁操》,相传是孔子最喜欢听的古琴曲。
此情此景,张从军教授赋诗一首:分荆拨草上岗山,不去问道不求仙。只读经文念佛号,也充饥渴也省烟(谒岗山)。
汗湿身,知润心。青春就是求知的汗水~
昨日馆中的拓片,这就是实物真身!难得一见,考古工作者都不常来到。
当地人带领我们走了一条武侠小说里才有的小路,杨过小龙女会不会隐居山中?
据张从军教授介绍,此山所在地是任姓子孙的故乡,百家姓"任"的发源地。
带好茶具古琴,开始上山~
现在向康有为先生称为“大字鼻祖”的四山摩崖岗山进发,与之前看到的铁山整块石刻不同,在于岗山的石刻是呈碎块状分布。
合影留念
《大集经》,南北长33.55米,东西宽12米。经文共17行,940字。由于年深日久,风化剥蚀,现能辨认795字。经文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一般每字在40至60厘米间,最大者78厘米,最小者30厘米。字体以隶为主,然篆楷意味亦浓,又夹行草。用笔以圆为主,个别笔画辅以方笔。被誉为“通隶楷、备方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铁山摩崖刻经介绍,想要详细了解,请拿好不谢~
风吹草不折,弱极而生刚。陡峭山壁中的一片水洼,竟有植物傲然生长。静立尘世,独对风霜,足见生命之顽强!
古人刻经不易,自觉爱护环境,我们的队员自觉捡拾刻经旁废纸,素质极高~
大集经
铁山不高,爬起来不费劲,但日光直照之下,总会有汗珠渗出。入秋后的天空阴晴不定,听说今天会有雨,但至少现在,阴云却不知道在哪里。站在烈日之下,心里默默念,其实雨可以不用来,来一片阴云随行就可以。
字迹隐约还可看到。
已脱落的。
此岩石名为片麻岩,上面的刻经距今1500年历史,据张教授介绍由于这类岩石质地不够坚硬,受到腐蚀,易脱落,所以且看且珍惜吧……
张从军教授为大家讲解铁山摩崖刻经看点。
张从军,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现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图像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曾经在山东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省文物局、山东省文化厅等单位工作,先后任职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山东省文化厅外事处长,兼职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文博书画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东民俗学会理事。1997年至1998年受聘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客座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图像艺术和地域文化。
邹城市文物局王子东所长为我们开启探寻摩崖石刻的路。
早上八点半,天气预报说今日有雨,早上一看天气晴朗,带着好心情开启了此次文化之旅第二天铁山摩崖之行。
汉字不老,记忆青春。感受完大济南的文化特色,我们正式踏上此次青春汉字节文化之旅。跟着孔子网记者一起出发吧!目的地——邹鲁圣地:邹城。
出发邹城前,来自吉林省的八极拳研究会副秘书长赵增元老先生,表演一段八极拳。烈日之下,赵秘书长动作朴实,苍劲有力,拳脚腾挪之间颇显大家风范。
致敬先师,礼拜孔子。在石敢当摩崖艺术馆孔子学堂内,李文殊老师为大家讲解礼拜孔子的礼仪规范,并带领大家端身正仪,以崇敬之心向孔子画像行三鞠躬礼。
熟能生巧,小朋友的作品很完美。
见识一下传拓过程:宣纸铺平打湿,点少许朱砂,便可将千年石刻传拓下来带回家收藏咯。
博物馆许杰老师为大家讲解传拓的制作工艺,以孔子六艺图案为拓本,现场演示并指导大家制作孔子拓片。
大家在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一号展厅,观看传拓工艺宣传片,了解这项古老的传统技艺。
传拓技艺发明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绵绵不断传承至今。它属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传拓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更多的国人感受祖国珍贵传统文化,汉字记忆空间着眼于让更多的国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将千年汉砖传拓真实的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亲身感受和体验,不仅能了解到了历经千年的传拓技艺的重大意义,更可以亲手接触这些平时封存于博物馆的橱窗内的千年前的古砖,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的体验,加深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内涵。
美食也是此次文化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济南特色美食糖醋鲤鱼外焦里嫩,香甜可口,让远道而来的友人不亦乐乎,大家互相介绍,畅谈传统文化与摩崖石刻,欢声笑语中即将开启下午的活动。
午餐时间,王宝磊馆长带大家品尝济南当地特色美食。
碧筒饮开喝,味道果然非同凡响,沁人心脾,记者表示没喝够。
孔子网记者刘星辰体验碧筒饮
等待茶饮间隙,来看一块民国屏风,拓本清代,从日本回流来的拓本屏风。
已在大明湖的荷花里保存了一个晚上的茶叶现在冷泡中,一会就可以品尝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碧筒饮,是不是真的会有荷花香,一会揭晓……
此幅拓片全长32米,作者在石壁上雕刻了30多年而成,多么强大信仰的力量支撑!
老祖宗知道文字的尊贵,把文字用了个绝。甲骨钟鼎,石鼓青铜,砖瓦权量,处处可见文字的踪迹。汉砖是一个重要的文物品类,其中尤以“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十六字方砖为翘楚。据王馆长介绍,此砖是古代皇帝祭祀时脚踏之物,目前在北京博物馆内展出。砖文笔画流畅开阔,雍容大度,兼具文字之福与书法之美,弥足珍贵。
王馆长非常神秘的让大家拿出手机拍下这张照片,据说跟此次活动日后的行程有关,值得期待……
这块汉砖厉害了!中国仅有两块,因为砖上有桥梁的雕刻。另外为什么这块砖是空心的?因为它是一块懂音乐的砖。据介绍为古琴专用,能产生共振使琴声更悦耳。
永和九年汉砖,因与王羲之同时代,所以格外珍贵。
进入第二展厅,零距离接触珍稀汉唐古砖。汉砖上“龙”的形象栩栩如生。据馆长介绍,砖上有年号的最为珍贵。
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石刻艺术,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书法、造像或者岩画。摩崖石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一种记事方式,盛行于北朝时期,直至隋唐以及宋元以后连绵不断。
它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史料价值,许多摩崖石刻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题,书法精美,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或为名家手笔,为秀美的自然风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内涵。
王馆长带领大家参观第一展厅,观看中央台《国宝档案》专题片,让大家初步了解摩崖石刻。
王馆长向活动参与者介绍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建馆历史和发展历程。
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以“汉字+”为文化立意主题,同时用心打造了“汉字记忆空间”文化概念。致力于继承发扬优秀中国汉字传统文化,尤其是将山东摩崖石刻文化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结合馆藏大量珍贵藏品,打造建立服务于教育和社会文化建设的博物馆展示体系。
2015年9月博物馆于北京大学开启“汉字+”摩崖艺术全球公益巡展和“汉字记忆空间”文化概念的推广。2015~2016年巡展先后落地北京大学、台湾、四川成都、中国艺术研究院、京交会、两岸汉字艺术节等。同时还出版了金石书系《大美摩崖.徂徕山篇》,使得汉字书法艺术以及汉字美学研究的新课题进一步深入。至今博物馆的工作得到国家有关领导,以及学术界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好评。
央视《寻宝》栏目选出的国宝唐玄宗《纪泰山铭》, 中央四《国宝档案》栏目介绍的《大集经》, 央视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中的中华汉画艺术巅峰《武良祠》拓本, 北京鲁迅博物馆一级文物鲁迅先生《用过的《大同十一年》砖砚同款砖,等大量珍贵文物史实资料都皆入馆藏,蔚为大观,是目前中国摩崖(汉字)藏品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翘楚和领军者。
进馆后,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馆长王宝磊向活动参与者介绍“青春汉字节”第三站——走进孔子故里的汉字记忆空间活动的行程安排。
据了解,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是国内民政和文物部门正式注册的第一家摩崖(汉字)博物馆,馆藏大量的摩崖(汉字)刻经拓本,仅国内一级文物级别的藏品就数量可观,是目前国内崖类藏品丰富度和珍惜度上的翘楚。博物馆于2015年7月18日开馆,它坐落在以拥有天下第一泉的泉城济南,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印象济南·泉世界。石敢当摩崖艺术馆馆藏丰富的北朝摩崖刻经和古砖,内容宏大,其中不乏珍贵孤品,主要集中展现了北朝时期“四山”摩崖刻经的面貌。
8月22日上午9:40,孔子网记者先行抵达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一睹馆内摩崖刻经拓本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