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论坛高端对话 | 大咖聚焦全球挑战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宫英英 日期:2023-09-28

  9月27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二场高端对话在曲阜尼山讲堂举行。王志民、郭沂、龚良、向世陵、解光宇等五位学者,聚焦“全球挑战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说古论今,开展文明对话。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民认为,交流互鉴的前提是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他指出,当前,世界文化秩序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实际上是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以平等的态度,对不同文明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鉴中求得共识,共同应对挑战,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以《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失落与重建》为题,从价值的定义、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失落以及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重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就价值实践论而言,世界各种文明的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四个轴心文明通过宗教和哲学两种方式所建立的价值系统,成为此后两千多年整个人类的基本价值系统。现在,可以通过重建道德价值基础实现人类基本价值的重建,以此解决人类基本价值体系失落的问题。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从博物馆学、考古学和文物遗产保护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如何用实证的方式开展文明交流融合与发展。他认为,考古学是通过实物来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学科,考古和博物馆结合,将简单枯燥的文物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组成了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实证的方式开展文明交流融合与发展,可以让公众更能理解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和对全球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认为,建设现代文明,需要赓续历史文脉。今天倡导的“不忘初心”的教育正是“讲仁爱”教育的承接和创新,是传统仁学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他以《仁的精神与文明互鉴》为题,阐述了开展文明互鉴应将“讲仁爱”植根于人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全社会的风向,从根本上推进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道德支撑。

  安徽大学哲学院教授解光宇以《前秦共同体观念的演变及其启迪》为题,介绍了共同体观念在前秦时期的演变以及对当代的启迪。他认为,共同体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思想。在他看来,共同体的建构离不开共同价值的建构,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均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博大的胸怀、仁慈的品德,为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承担责任、作出奉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概括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尼山论坛高端对话 | 大咖聚焦全球挑战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来源:中国孔子网作者:宫英英 2023-09-28 23:46

  9月27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第二场高端对话在曲阜尼山讲堂举行。王志民、郭沂、龚良、向世陵、解光宇等五位学者,聚焦“全球挑战与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这一主题,说古论今,开展文明对话。

  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志民认为,交流互鉴的前提是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他指出,当前,世界文化秩序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人类社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入思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实际上是在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对人类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和精神,以平等的态度,对不同文明进行探讨和交流,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在互鉴中求得共识,共同应对挑战,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郭沂以《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失落与重建》为题,从价值的定义、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建立、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失落以及人类基本价值体系的重建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就价值实践论而言,世界各种文明的价值体系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四个轴心文明通过宗教和哲学两种方式所建立的价值系统,成为此后两千多年整个人类的基本价值系统。现在,可以通过重建道德价值基础实现人类基本价值的重建,以此解决人类基本价值体系失落的问题。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从博物馆学、考古学和文物遗产保护的角度,深入阐释了如何用实证的方式开展文明交流融合与发展。他认为,考古学是通过实物来实证中华文明发展史的学科,考古和博物馆结合,将简单枯燥的文物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这些故事组成了文明的重要内容。以实证的方式开展文明交流融合与发展,可以让公众更能理解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和对全球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向世陵认为,建设现代文明,需要赓续历史文脉。今天倡导的“不忘初心”的教育正是“讲仁爱”教育的承接和创新,是传统仁学创新发展的新机遇。他以《仁的精神与文明互鉴》为题,阐述了开展文明互鉴应将“讲仁爱”植根于人的自觉行为,使之成为全社会的风向,从根本上推进中华文明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提供道德支撑。

  安徽大学哲学院教授解光宇以《前秦共同体观念的演变及其启迪》为题,介绍了共同体观念在前秦时期的演变以及对当代的启迪。他认为,共同体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思想。在他看来,共同体的建构离不开共同价值的建构,任何国家和民族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均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博大的胸怀、仁慈的品德,为民族、国家乃至全世界承担责任、作出奉献,“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概括为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