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疫答卷”彰显文明力量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孟一 卢昱 巩姗 日期:2021-09-28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设置了“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全球抗疫中的文化力量”“疫情防控与民族文化传统”等多个分论坛和分组讨论,与会学者从多角度深入探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文化的关系。学者们一致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独善其身,探讨抗疫中文化的力量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明支撑中国抗疫
“应对这样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工程。”在进行题为《全球抗疫与中国文化的力量》的演讲时,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郭晓东表示,中国抗疫成就的取得绝非偶然。
在传统文化视角下,积极抗疫是政府的政治责任,配合抗疫是个人的道德责任。在郭晓东看来,“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义所在。中国政府在应对疫情时,表现出了极强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动员一切力量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抗疫斗争中。
而中国民众在防疫、抗疫中所给予的高度配合,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文化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每个人都能做到在尽可能确保自己不染病的基础上也不去感染别人。”郭晓东说,一颗“利他心”让人们在面对“是否戴口罩”“是否打疫苗”“是否接受隔离”等决策时,不会犹豫不决。
“很多国家注意到了,中华文化所辐射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在此次抗疫中表现不俗。传统文化在对抗疫情中的作用,正引来广泛的国际关注。”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直言,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中国交出一份优异的“抗疫答卷”,彰显了中华文明的蓬勃力量。
“中国方案”具备全球价值
“从国际角度来看,如果全球疫情不消退,将没有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仍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防输入、防反弹。”杨朝明表示,形成更为紧密联系的全球疫情防控共同体,刻不容缓。而在强化地区和国家间的抗疫合作上,“中国方案”依托传统文化所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具备了极强的借鉴价值。
在全球战“疫”中,很多国家都感受到了“中国援助”的温度:持续向全球众多国家、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在防疫物资、疫苗、医疗救助等支援上更是不遗余力,尽展担当。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践认为,这是儒家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动体现,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中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真诚的愿望,是有实际行动的实践。
“中国文化语境中的‘平天下’是指‘欲明明德于天下’,建立一个互相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谈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疫情防控共同体的方式,张践说,《中庸》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世界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多样的物种和多元文明共生共荣,各国、各地区组织应在“和而不同”的思想引领下迅速摒弃偏见、加强协作,形成全人类共御疫情的坚强合力。
中医药蕴藏的原创力量亟待挖掘
在今年的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首次设置的世界中医药论坛一“开坛”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外医学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医学的文化特质与哲学智慧,并总结中医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治中的突出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诊疗过程中,中医药贡献重大,具体表现为:未病中药先防、已病中药早治和既病防止加重。“中医是开放和与时俱进的,每次疫情都有适合的中医方子出现。”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在论坛上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中医学数千年的价值体系,包括中医学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文化资源,其精髓集中体现在讲仁爱、尚和谐、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求大同即人类共同体。
“病毒没有国界,疫病不分种族。面对这一全人类的共同危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表示,当前形势下,只有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才能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争的最终胜利。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0个高质量中医药海外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也认为,中医药蕴藏的原创力量亟待挖掘,将加强中医药在养生、诊疗、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对外开放与合作,形成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链,每个方面均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生机,进一步凸显中医药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的作用。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