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 听“大家”真知灼见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 日期:2021-09-289月27日,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世界大变局与当代人类文明走向”高端对话在尼山讲堂进行。
9月27日至28日,“2021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曲阜尼山举办。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尼山,围绕“文明对话与全球合作”主题和分论题展开高端对话。
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仁就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价值
“如何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9月27日上午,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高端对话上,多米尼克驻华大使马丁·查尔斯就文化交流问题提问。
与马丁·查尔斯大使对话的是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作为儒学大家,陈来一直致力于把儒学推向世界。
陈来说,了解中华文化,也就了解了中华民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不同文明交往的金律。”“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着来办。”陈来从“全人类共同价值”说开去,深入梳理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在逻辑关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关系,并结合当今形势对未来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全人类共同价值贯通了个人、国家、世界三个层面,既反映了人作为个体对生存、发展、平等、自由的共同追求,也浓缩了世界各国处理彼此关系时的普遍共识。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六大要素相互联系、层层递进。”陈来说,没有和平与发展,其他要素便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公平与正义,其他要素就只能是少数人、少数国家的专利;没有民主与自由,其他要素会失去目标和动力。“所以说,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着办,这是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的原则。”
中华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和人格修炼,注重包容、开放,强调责任担当,推崇真诚友善。陈来说,如果了解了这些,就能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源头来自何方,就能理解中国愿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担当和勇气,这是中国从古至今就具有的“精神特质”。
“中华文明提出的基本理念、儒家文化提出的价值原理,表达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道德基础。”陈来说,总体而言,可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金律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六大理念的伦理基础。具体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平”的基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发展”的基础;“和而不同”倡导宽容、多元的对话,是“民主”的基础;“以德服人”是“和平”的基础;“天下为公”,不以私利为原则,是“正义”的基础。
陈来分析,上述五点都是儒家“仁”的原理所包含的,可以看作是儒家文化的“仁道”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贡献。“仁者人也”是古代儒学中的重要论题。今天,面对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思考,可以对“仁者人也”给出我们这个时代的诠释,即“仁就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价值”。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和而不同”,应对全人类共同挑战
“如何化解文明间的冲突?我赞成山东一位好朋友、《文史哲》杂志主编王学典先生的观点:任何一个单一的民族智慧,都不能完全解决当下人类面临的各类生存问题与突发危机,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应通过对话交流,把人类文明当中最具永恒成分的价值融合在一起。”
9月27日上午,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行的高端访谈中,围绕“文明交流互鉴”话题,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开门见山。
今天,全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人类都在为新冠肺炎疫情而困扰,叶小文不禁回忆起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举办时,他主持的一场中美英韩学者参加的对话。大家感慨,几千年前的东西方圣哲们已共同意识到“整体的存在、自我和自我的限度”,仁爱和宽容的精神也是东西方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共同结晶。
叶小文说,大变局下,“不确定性”接踵而至。重温圣者的关切,汲取圣者的智慧,就是要凝聚文化共识,团结合作,相互信任,用“仁”的思想、“和”的智慧,从更深处促进不同文明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叶小文表示,中华文明是五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一直传承至今。“先贤一直教导我们要‘仁者爱人’,我们追求的就是‘天下大同’,我们的理念就是‘以和为贵’,我们的哲学就是‘和而不同’,我们的办法就是‘允执厥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叶小文认为,《论语》里的这两句话,其内涵,睿智深刻;其展开,境界多重。“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可以说,优秀而朴素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随着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逐渐扩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叶小文说。
“深化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让西方慢慢了解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思想哲学,我们需要更大的开放,更多的交流,从这个角度讲,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使命重大。”叶小文说。
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让世界更准确了解中国文化
“在中西文化交流不对称的境遇下,我们通过‘翻译中国’项目,纠正翻译理解上的不对称,纠正文化交流上的不对称,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9月27日上午,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国际知名儒学学者安乐哲如此看待《安乐哲比较儒学哲学关键词》的出版。
作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跨文化阐释”项目成果,《安乐哲比较儒学哲学关键词》一书在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开幕之际发布。这本书的主编,并非安乐哲本人。实际上,这是一本兼具中西方哲学知识的中英文对照图书。图书遴选了“人”“中”“信”等关键词,用中英双语表达。有学者说,此书能够让世界上更多的人对中国文化有更准确的认识和了解。
作为中西比较哲学界的领军人物,因翻译了《论语》《孙子兵法》《淮南子》《道德经》等书而蜚声海内外,北京大学、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西文化交流。
“西方社会对中国的文化还存在着误解,而消除这种误解可能需要不短的时间。”在本届尼山论坛高端访谈中,安乐哲说,在西方的一些书店或是图书馆,中国的《孙子兵法》《易经》等书没有被摆在“哲学”类别下,而是将它们归为“东方宗教”的范畴。“传播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一个使命。一方面是为了中国,另一方面是为了全世界。”安乐哲说。
安乐哲认为,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我们需要强化责任意识,改变个人主义思想倾向,将中国文化、中国思想带到全世界,让世界更加准确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文化的同构,同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安乐哲也对中国的青年一代提出期许:扛起责任,要真正让西方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灿烂文明。“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要着急,但要慢慢做好。”安乐哲说。
编辑:高华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