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国孔子基金会 >研究成果

告诉你一个真三国

2012-03-12 17:02:00  作者:沈忱 陈瓷  来源:

第四章 吕布也是“智多星”(1)
  演义品读  三国曾被演义

  《三国演义》里,吕布虽然武功高强,却是一个头脑简单的肌肉男。吕布在谋略方面的欠缺,给人最深的印象是“听妻妾言,不听将计”。

  “听妻妾言,不听将计”这句话出自第十九回“白门楼吕布殒命”

  (吕布被部将捆绑献给曹操)吕布虽然长大,却被绳索捆作一团,布叫曰:“缚太急,乞缓之!”操曰:“缚虎不得不急。”布见侯成、魏续、宋宪皆立于侧,乃谓之曰:“我待诸将不薄,汝等何忍背反?”宪曰:“听妻妾言,不听将计,何谓不薄?”

  侯成等人何出此言?让我们再看看吕布是如何“听妻妾言”的吧

  曹操自引兵攻下邳  陈宫曰:“今操兵方来,可乘其寨栅未定,以逸击劳,无不胜者。”布曰:“吾方屡败,不可轻出。待其来攻而后击之,皆落泗水矣。”遂不听陈宫之言。过数日,曹兵下寨已定  宫谓布曰:“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此乃掎角之势也。”布曰:“公言极是。”遂归府收拾戎装。时方冬寒,分付从人多带绵衣,布妻严氏闻之,出问曰:“君欲何往?”布告以陈宫之谋。严氏曰:“君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倘一旦有变,妾岂得为将军之妻乎?”布踌躇未决,三日不出。宫入见曰:“操军四面围城,若不早出,必受其困。”布曰:“吾思远出不如坚守。”宫曰:“近闻操军粮少,遣人往许都去取,早晚将至。将军可引精兵往断其粮道。此计大妙。”布然其言,复入内对严氏说知此事。严氏泣曰:“将军若出,陈宫、高顺安能坚守城池?倘有差失,悔无及矣!妾昔在长安,已为将军所弃,幸赖庞舒私藏妾身,再得与将军相聚;孰知今又弃妾而去乎?将军前程万里,请勿以妾为念!”言罢痛哭。布闻言愁闷不决,入告貂蝉。貂蝉曰:“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布曰:“汝无忧虑。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乃出谓陈宫曰:“操军粮至者,诈也。操多诡计,吾未敢动。”宫出,叹曰:“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布于是终日不出,只同严氏、貂蝉饮酒解闷。

  吕布先后在曹军初至、曹军下寨、两军相持阶段拒绝陈宫的建议,而先谋之于妻严氏,又谋之于妾貂蝉,胸无谋略、儿女情长,龟守下邳、坐以待毙。后人每读至此处,在惋惜陈宫明珠暗投的同时,也会恨铁不成钢地痛骂吕布:“死狗托不上墙头!”

  还原历史  三国不是演义

  同样是以武力出名,在谋略方面,吕布比典韦、许褚甚至关羽、张飞等人高出很多。

  《三国演义》里借吕布部将之口说吕布“听妻妾言,不听将计”,并非虚构,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但是,仔细分析当时形势,我们会发现吕布“听妻妾言”才是明智之举。

  我们发现,陈宫所献的计策,都是在劝吕布出城。吕布不想出城,很可能是害怕陈宫把自己关在城外或者是与曹操配合对自己两面夹击。陈宫是兖州地方势力代表,他的任务是维护地方利益。他一开始拥立曹操为兖州牧,是为了要曹操镇压黄巾军。后来他转而拥立吕布为兖州牧,是为了要吕布对付曹操,因为曹操东征徐州,给兖州带来损害。所以,陈宫对吕布本来就是利用而已,关键时刻为出卖吕布让曹操退兵,也是可能的。虽然兵败白门楼后吕布、陈宫誓死不降,但那是因为他认为兖州势力已灭,自己也不愿意寄人篱下。

  《三国志》裴注引《英雄记》,记载了陈宫图谋吕布性命的事情。吕布睡觉时,部将郝萌反叛,带领部族杀进府来,吕布光着脑袋,半袒着衣服,牵着老婆,推倒厕所里的墙,才得以逃生。高顺在郝萌部将曹性的协助下,杀了郝萌。曹性交代是陈宫指使郝萌反叛吕布的。陈宫当时红了脸,吕布为了团结,也没有追究这件事。对于这一天大的指控,陈宫不但无力辩解,而且听任吕布重用曹性。这充分说明,曹性的指控是

第四章 吕布也是“智多星”(2)
  有事实依据的。

  陈宫曾经想除掉吕布,他劝吕布带兵出城击敌,吕布妻子怀疑陈宫有把吕布向死路上领的嫌疑。所以,当陈宫反复地建议吕布出城时,吕布不听陈宫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据《三国志》记载,吕布妻子当时还对吕布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将军一出,陈宫、高顺必不同心守城。如果城里出了乱子,将军在哪里安身呢?况且曹操待陈宫犹如赤子,可是陈宫还是背叛他而归附我们,现在将军对陈宫不如曹操对陈宫好,却想把整个城都交给他,舍弃妻子,孤军远出。”吕布妻子的分析无懈可击,符合当时下邳城的形势。《三国演义》有意省去了吕布妻子在《三国志》中的合理分析,降低了其建议的合理性,是为了说明吕布无谋。

  人们都认为吕布应该听陈宫的,可是,吕布妻子的话何尝没有道理?谋士的话就得听吗?刘璋听法正的话迎刘备,结果法正把成都当做礼物送给了刘备。

  曹操当时联合刘备军队,兵力占优,下邳当时只有数千人,吕布即使带出一半去,也不如敌人的一个零头,面对强大的敌人,很可能被围而歼之。此前吕布已经带领千余骑兵出战,但是大败而归。即使吕布骁勇,能够全身而退,那时如果陈宫不开城门咋办?别忘了陈宫有涉嫌谋害吕布的嫌疑啊!甚至,不能排除在曹操攻打吕布时陈宫从城里杀出来夹击吕布的可能。别忘了陈宫可最擅长投机啊!

  退一步说,既然已经得罪了曹操,可能陈宫铁了心跟吕布,但是他的计策也是不靠谱的。陈宫寄希望于“耗”,耗到曹军粮尽自行撤兵。曹操背后有强大的兖州做后盾,身边有陈登做补充,军粮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完的。陈宫所说的“持久战”根本耗不垮曹操。倒是已成孤城的下邳有军粮耗尽的危险,再说,吕布出城,万一被困,那就只能靠喝西北风活着了。

  因此,陈宫的计策,即使不是谋害吕布的“黑点子”,也是坑害下邳的“馊主意”。对陈宫,曹操曾说他自作聪明。郭嘉和荀攸也说陈宫虽有智慧,但是脑子转得慢一些。

  倒是吕布,在历史上,屡屡有灵光闪现的谋略。

  1. 先声夺人

  192年,吕布刺杀董卓,董卓余部李、郭汜率领10万西凉大军向长安杀来。《三国志》裴注引《英雄记》记载了吕布在大军压境时的表现

  郭汜在城北,布开城门,将兵就汜,言“且却兵,但身决胜负”,汜、布乃独共对战,布以矛刺中汜,汜后骑遂前救汜,汜、布遂各两罢。

  吕布单矛迎敌,暂时击退敌人,且能全身而退,其神武不亚于关羽斩颜良,但是《三国演义》唯恐吕布抢了关羽的戏份,这件事根本就没提。

  后人评价吕布单矛迎敌,大多说吕布一介武夫而已,唯独没有人说吕布为了长安安危而不顾个人生死,这也太不公平了。我们经常用双重标准来看待事情,赵云长坂坡单骑护主,关羽单刀赴会,都被人们赞为神勇,唯独吕布单矛救长安成了斗勇。

  其实,吕布这样做也体现了他特有的智慧,当时吕布兵力上处于劣势,他就扬长避短,和郭汜约定:“且却兵,但身决胜负。”吕布的意图是先声夺人,以个人力量退兵,即使难以如愿,也能起到扬我军威、挫敌士气的作用。虽然长安最终失陷,但那是因为双方兵力悬殊。吕布单矛迎敌,还是起到了震慑敌人的作用。

  2. 金蝉脱壳

  吕布离开长安后,曾经投奔到袁绍那里,后又被迫离开,《三国演义》对这件事情的描述符合历史事实

  (吕布)投袁绍,绍纳之,与布共破张燕于常山。布自以为得志,傲慢袁绍手下将士。绍欲杀之。布乃去投张杨。

  可是,《三国演义》却有意省略了吕布离开袁绍时发生的极精彩的一幕:筝声惑敌。《三国志》裴注引《英雄记》记载了这件事情。当时吕布向袁绍请求回到洛阳,说是第二天出发,袁绍派遣甲士30人,说是要为吕布送行,其实是要软禁吕布,然后等到夜晚来临时杀了他。夜晚来临,吕布让袁绍派来的甲士守在帐外,然后派人在帐中鼓筝。袁绍的甲士

第四章 吕布也是“智多星”(3)
  听到筝声,就知道吕布没有睡觉,不敢下手,他们还以为吕布在欣赏筝声,于是他们卧床休息了。吕布趁机离开营帐。夜半,袁绍的甲士醒来,听不到筝声,以为吕布在里面睡觉了,就一起闯到吕布的床前,对着吕布的被子一通猛砍,以为这一下儿就把吕布剁成饺子馅了!

  这时,吕布却骑着赤兔马驰骋在大道上了。

  吕布这一金蝉脱壳之计,其精彩不亚于“借东风”“空城计”吧!

  3. 拨云见日

  吕布从袁绍处逃离,投奔好朋友河内太守张杨。董卓余党很快得到了吕布投奔张杨的情报,就在张杨部队里散发了求购广告:重金收购吕布的头颅。

  这时,吕布又体现了自己特有的智谋,他主动找到张杨,把话题挑明了说:“我和你是老乡。你杀了我,我的头就贬值了,你的收益不大。不如你把我交给董卓余部,最起码我能保值,你能获得很高的爵宠。”

  吕布这番话有辩士之风  他此前一直有被暗杀的威胁,现在他把话挑明,拨云见日,局势一下子明朗起来,暗杀就变成了“明杀”,危险解除了一半;他抓住忠厚人张杨的人格特点,用激将法逼着张杨表态,危险全都解除了。张杨给董卓余部回了一封信,说要找机会杀吕布,暗地里却派人保护吕布。

  吕布用智慧解除了潜在的危险。吕布的智慧也震慑了董卓余部,控制了中央政权的他们,主动示好,以皇帝名义下发了一纸诏书,任命吕布为颍川太守。

  4. 诈降计

  194年,张邈、陈宫把吕布从兖州请来,让他做兖州牧,树起了反曹大旗。当时曹操东征徐州,留在兖州的军事统帅是夏侯。吕布派几个士兵前去诈降,夏侯果真中计,被那几个士兵挟持了夏侯,“责以宝货”(《三国志》)。当时,夏侯营中,上下震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夏侯应该乖乖地派人把财物送到吕布军中。

  可是,一个人破坏了吕布的好计。夏侯的部将韩浩不顾夏侯安危,召集士兵进攻吕布派来诈降的士兵。那几个士兵惊惶之下,主动放下了武器。韩浩这样做其实是要财不要命,他不要的,当然是夏侯的命。如果吕布派去的人勇敢一些,直接把夏侯“咔嚓”了,那么,当时曹操就会失去兖州的唯一真正的军事指挥。当时兖州虽然还有荀、程昱等人,但是他们在三国中是谋士身份,运筹帷幄绰绰有余,统领三军很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真那样的话,吕布可能在曹操回师前就完全占领兖州了。

  吕布的诈降计,可以与周瑜和黄盖的诈降计相媲美。当然,周瑜手下有黄盖,吕布的手下却不入流。用人不当,依然难掩吕布谋略的光辉。

  5. 避实击虚

  吕布在兖州反曹,曹操急忙从徐州回师。双方刚一交战,吕布就集中精锐骑兵冲击曹操的青州军团。青州军的前身是黄巾军,在192年12月向曹操投降,他们从军只为混军粮,缺少军人的职业素养,缺少军事训练,斗志薄弱,是曹操军队的短板。吕布用精锐骑兵攻击青州兵,等于在今天用装甲师进攻民兵连。为了增强威慑力,吕布当时还配合火攻。青州军一触即溃,曹军大乱,局势不能控制。曹操骑马从火里冲出来,落荒而逃,慌不择路,从马上跌了下来,烧坏了左手掌。天佑曹操,一个叫司马楼异的部下,把曹操拉起来,扶他上马,狼狈而逃。曹操从吕布手下侥幸逃脱。

  这一仗,吕布抓住曹操排兵布阵的缺陷,避实击虚,大败曹军,还差一点让曹操留下性命。三国之大,能够在军事上让曹操丢脸的,没有几个人,其中就包括吕布。

  经典回味  三国可以写得更好看

  令人回味无穷的是,《三国演义》对吕布的连番妙计只字未提。人们都说《三国演义》的创作倾向是“尊刘贬曹”,其实说是“尊刘贬其余”更合适一些。《三国演义》把谋略的头把交椅给了诸葛亮,当然不会给其他人多少戏份。仅有周瑜可以与诸葛亮过上一两招,但是最后还是被诸葛亮“气死”了。至于吕布,罗贯中对这个着力刻画的“三姓家奴”当然要一黑到底,不允许他有任何出彩的

第四章 吕布也是“智多星”(4)
  地方。吕布在《三国演义》里的作用,就是反衬刘、关、张的。

  这反映了我国古典小说人物性格单一的缺点。我国古典小说,以《水浒传》、《三国演义》为代表,人物性格都是直线发展,没有发展变化,缺少对立统一,人物形象概念化、标签化倾向严重。这一点的影响,在新中国文学中还有残留,甚至在“文革”期间死灰复燃。

  其实,如果还原吕布足智多谋的一面,再现其真实面孔的另外一面,赋予其更丰富的人格,吕布会更具有魅力。

责任编辑: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