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综述 | 青春激扬传薪火,勇担文化新使命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张懿程 日期:2023-08-31——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研修活动综述
洙泗遗风,文脉悠长,青年才俊,济济一堂。8月8日至28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研修活动在齐鲁大地展开,来自全国16所一流共建院校的619名专项研究生先后到访东方圣城曲阜、亚圣孟子故里邹城、宗圣曾子之乡嘉祥等地,仰圣贤、探古迹、寻文脉,深入社区乡村、聆听名家讲座、开展交流研讨。
探本溯源、寻脉中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关于“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要切实践行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精神,涵养道德品行和专业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为此600余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硕博研究生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汇聚而来,踏上了孔孟之乡的研修之旅。
文明根脉,薪火相传,感知千年儒学历久弥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没有对中华文明的实地感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研修期间,同学们走进孔庙观“先师手植桧”,穿过孔府照壁感怀衍圣公府遗风,在千年碑刻前停留驻足……除此之外,还探访周公庙、孟庙、孟府、颜庙、曾子庙等千年古迹,濡染齐风鲁韵,追慕圣哲先贤。
“孔庙内古树繁茂,古树新芽寓意着传统儒学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我们当代青年应有的使命和担当。”站在孔庙古树前,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谭逢静说。
在曲阜孔林,同学们虔诚肃穆,向孔子墓躬身参拜。“置身于历经千年风雨的园林之中,古柏参天,碑石成林,庄严肃穆的少昊陵、孔林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地。我们青年学子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学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时代精神,争做新时代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青年人。”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段文岗发出如此感叹。
在曲阜孔庙神道南延伸线上,孔子研究院赫然矗立。同学们驻足于辟雍广场,聆听细致讲解,体验传拓技艺,尤其是走进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孔子研究院时的座谈会议室,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声声嘱托,言犹在耳。
“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时,我再次深刻感受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重要性。”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慧聪十分感慨,她表示,将在之后的学习中担当作为,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亲临名胜古迹感受千年遗风,走进“新三孔”地标回溯圣贤哲思之外,“两创”转化成果也令同学们的研修之行耳目一新。
在“中华孝善模范村”山东邹城后八里沟村,置身于孝善文化广场,详细了解优秀传统文化与村民生活和村庄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过程,目睹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巨变;在邹城市大洪沟乡创产业园,实地了解文旅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创新经验,同学们真正感受到儒学作为“修身齐家之教”在当代的传承发展。“后八里沟村的蝶变启示我们青年学生要认真地思考传统文化对于社区、家庭乃至人生的意义。”来自南开大学的尚进感慨道。
除了实地观摩,戏剧艺术作为“两创”的又一重要载体呈现在同学们眼前。古八音合奏《乐和邹鲁》《渔歌调》、成人礼展示《及笄加冠》、原创传统礼仪歌伴舞《礼乐颂》等礼乐演出,以及话剧《孔子》《孟子》接连上演,通过情景再现的艺术手段丰富视听感受,活态展示传统文化的深邃内涵。
博学审问,明辨笃行,畅游学术瀚海论道争峰
开学典礼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满怀深情地指出:“联合研究生院为大家创造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宝贵机会,汇集全国儒学名家传道授业,使每个同学既领会必要的专业知识,又聚焦自己的研究领域,希望同学们在学术专家的引领下能够博采众长。”
杨朝明、舒大刚、臧峰宇、罗安宪、王杰等儒学名家接连开讲,用一场场引人入胜的主题讲座,引领大家走进深邃美妙的学术世界。
“专题讲座为我们讲解了儒学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并论述了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再创造。让我们了解到经典如何产生,并在不同的时代意识中产生流变;如何通过名家学者的研究和发扬,形成了当下的中华文化的格局。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落地中国,并与儒学关联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讲授专家学识渊博,内容深入浅出,给人很大启迪。”复旦大学的博士研究生于瑶同学意犹未尽地谈道。
芳华待灼,砥砺深耕。8月18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首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10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博士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在“继往圣,开新学”的道路上,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619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在深学细悟中筑牢理论之基,在凝心铸魂中传承民族精神。
初秋的孟苑,群贤毕至,高朋满座,一场高端学术研讨会在此召开。2023级专项硕士研究生全神贯注,正现场观摩202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孟子正义”开题论证会暨“《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十余位来自学界、业界的专家泰斗围绕“《孟子》单章研究与孟学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建言献策。对专项研究生而言,这是一次增强学术本领、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不可多得的宝贵机会。
“这场学术研讨会,让我深刻体会到儒学研究并非只是对古代经典文本的解读,更是一种跨越时空、充满思辨魅力的思想对话。不仅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提供积极视角,而且能够启迪我们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为国家治理、社会伦理道德建设提供思想资源、精神依托和智力支持。”来自山东大学的李浩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傍晚,听完学术名家的谆谆教诲,看罢圣人古迹的千年儒风,同学们三五成群,或小组围坐,就几天的学习和感悟进行交流切磋。
“儒学的智慧——跨学科视野下的当代儒学”“关于经史关系的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结合家乡谈一谈儒学的在地性、区域化的问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同学们从各自视角出发,各抒己见,陈述对儒家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崇敬,在切磋学问交流感悟中拓宽视野、增长才干。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勇担时代使命矢志不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并多次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为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与守护者指明方向。
为什么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人才?或许可以从跨专业、跨行业的几位同学口中探知答案:
“我的本科专业是影视编导,很多时候对于电影的分析都需要站在哲学的角度,高屋建瓴地理解导演所要表现的思想。即便是在工作的时候,每天下班路上我还是会打开《四书精读》的课堂录音反反复复地听,因为只有全身心沉浸在经典中,沉浸在传统文化中,我才能真正获得最纯粹的慰藉。”——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乔淏铎
“我现在是一名在职大学教师,主要教影视艺术与文化方面的课程。好的影视作品能潜移默化地陶养我们高尚的情操、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研修结束后,回到课堂我会带领学生创作一些优秀的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短视频作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切身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刘佳
“在本次研修活动中,我最大的收获是拓宽了学术视野,曾经仅囿于书法方向的研究,现今可以宏观看待多种传统文化,将其结合思考。”——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孙晨芙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近年来,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致力筑巢引凤,出台《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儒学传承发展“十四五”规划》,持续强化联合研究生院建设;联合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等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儒学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聚力打造世界儒学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
从100名到400名,再到619名,从儒学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囊括社会学、新闻学、法学、经济学等十余个学科门类,大社科领域下的复合专业人才培养,其间转变高度凸显社科视野下儒学发展的时代召唤,更是儒学中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人才培养的战略谋划。
已连续参加两届研修的带队老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蔡杰注意到这种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人才不只是纯粹做理论研究,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社会化的过程,能够更直接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新的时代需求,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来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的重要趋势。
作为专项研究生,既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更要成为推动文化“两创”、践行“两个结合”的实践者。8月28日,研修活动总结会议上,65名专项博士生正式获聘中国孔子基金会志愿者,不久的将来,他们将依托全国各地孔子学堂,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大众儒学普及推广活动,身体力行将儒学智慧融入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百姓生活。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先生寄语各位专项研究生:“希望大家在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号召下,做好全方位自我提升,一方面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修养,另一方面深入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二者有机结合,把自己培养为对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这是一场寻根溯源之旅,又是铸魂强能之行。619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通过此次研修活动,将立足更广阔的学术视野,怀揣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意与温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努力担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重任,成长为赓续中华文脉、建设文化强国、谱写当代华章的栋梁之材。
编辑:董丽娜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