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专项硕士研究生眼中的儒家智慧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 日期:2023-08-27

  千年已逝,儒风不息。穿越2500多年的月辉流淌在孟苑的山川之巅,华披四表、纤尘不染。

  不久前,2023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研修活动在山东邹城正式启动,参与本次研修的硕士研究生大多为00后,让我们在亚圣故里,共赏春秋旧时的明月,看看他们眼中的儒家智慧。

  见贤思齐 践行青春使命

  或许与圣贤对话是见贤思齐最直接的方式。

  23岁的蒋星龙朝气蓬勃、开朗健谈。清晨四点三十七分,来自武汉大学的蒋星龙已端坐于孟苑读书角翻看传统文化书籍。

  读书角内的《孟子译注》是研修期间陪伴他时间最久的一本书,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研修结束后,蒋星龙与酒店沟通,用原价将这本书买下,他说道:“这本书陪伴了我很多天,孟子的人文精神和哲学思想至今依旧历久弥新,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指导意义。作为当代青年人,应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担负起青春应有的使命与责任。”

  在他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藏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治学之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观念……这些古人的智慧都是青年人成长的养分。

  正如山东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学专业的崔盈盈所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修身、齐家、治国’三者皆有之,但至少可以做到提升自我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以今日之我超越昨日之我,用一生的时光去成为君子。”她在研修报告中郑重地写下:读圣贤之书,悟圣贤之想,观历史之物,展未来之路。

  博采众长 突破学科壁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生首次将招生范围拓展到社会科学领域,儒学、哲学、文学、历史学等专业的学生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学生在博采众长中突破学科壁垒,碰撞智慧火花。

  夜色降临,对传统文化充满热爱的00后学子们,聚集在孟苑的教室、草坪、湖边、读书角开展交流研讨,启迪哲思。

  牟城硕来自山东大学法学院,是一个喜欢篮球的阳光少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他“吐槽”自己:久闻孔孟之道,未临孔孟之境。抱着探究儒家文化,学习孔孟之道的目的,牟城硕踏上了本次研修的旅途。

  “作为法律专业的学生,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理念深深影响着我,在一次次交流研讨中,听到来自哲学专业、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同学分享观点与看法,启发我用多角度、宽视野的方式思考和对待问题,做一个德法兼修的法律人才。”研修结束后,牟城硕收获满满,尤其是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一起交流研讨,开拓了他的视野。

  一场场交流研讨,增进了同学们的友谊,搭建了互学共享的平台。

  “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背景的同学们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不仅让我认识到学科专业间的差异,也让我们在彼此交流中加深了友谊。”南开大学政治学专业的蒲勇说道。

  “和而不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了不同专业背景学子的心灵,让更多学生,尤其是非儒学专业的学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知行合一 涵养文化自信

  立足于殿阁牌坊,行走于古迹街巷,在错落时空中与圣贤对望……

  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章钰琳今年22岁,她身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爱笑、乐观,生活中也多才多艺,在前往邹城研修之前,她正在构思一部剧本的写作,而正是这次研修旅程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

  章钰琳来自历史文化名城——江西上饶,中国思想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就在这里举行。齐鲁大地的儒风古韵深深感染了章钰琳,“孔子在山东设杏坛讲学,有教无类;儒学大家朱熹、陆九渊也曾在江西举办了中国哲学史上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讨论会,为什么不将剧本内容与家乡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呢?”

  就这样,一个以“鹅湖之会”为内容背景的剧本就这样在研修期间诞生了。

  谈到剧本的当前进展,章钰琳表示“目前短剧正在准备排练,不久之后就能与观众见面。”

  探访名胜古迹、走进社区乡村、聆听名家讲座、开展交流研讨……研修过程中还有许多像章钰琳一样的研究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思考相结合的方式,切实践行了儒家知行合一的精神。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来自全国16所知名学府的学子,通过研修的形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转换,涵养了自身道德品行和专业素质,增强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廖永仕说道。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在孔夫子逝去2000多年的今天,新生代00后学子的心中,它依旧是“顶流”般的存在,那些见贤思齐、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知行合一的儒家智慧,仍在指引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前进的方向。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