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第九讲 儒学三观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作者: 日期:2023-07-13

  4月20日,由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系列讲座第九讲“儒学三观”顺利举行。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儒学)专项研究生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讲师宫志翀主持。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线上线下师生受益匪浅。

  王杰教授以“儒学三观”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儒家思想的三个重要方面:人民观、学习观、道德观,并结合当代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王杰教授介绍了儒家的人民观。儒家对“人”和“民”的定义有所区别,强调民在国家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各家各派在许多问题上都有争论,但在民与国家、君主的关系问题上,几乎达到了惊人的相似。儒家强调顺应民心,才能顺应天意。民心民意在儒家观点中非常明确,首先要让百姓富裕起来,然后进行道德教化。儒家在处理国家、百姓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君主应为百姓服务。这种观念与当今“人民至上”的观念一脉相承。

  其次,王杰教授讨论了儒家的学习观。儒家认为终身学习是成功的关键。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始终保持好学的精神,强调温故知新、思考和寻求老师。儒家还认为学习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学习过程中,儒家强调静下心来,实实在在地学习。

  第三,王杰教授讨论了儒家的道德观。儒家认为道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德行是立身之本。在德与才、德与财的关系中,儒家认为德行更为重要。德行是树根,才艺是树枝树叶;德行是一家的主人,才艺是一家的仆人。儒家强调道德修养,强调品学兼优。在今天的社会中,很多有能力的人失败,往往是因为做人的失败。关于道德观中的德与财的关系问题,儒家认为德行是支撑财富的基石。没有德行,财富可能会压垮一个人。儒家主张积善成德,厚德载物。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意味着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富最终会丧失。

 

  最后,在政治问题与政治建设方面,王杰教授指出,儒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道德修养和政治才能。领导者应该具备儒家强调的五种美德: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对于政治领导者的品行至关重要。儒家还强调君子和小人的区分,君子应该具备道德修养和政治才能,而小人则以利益为重。

  王杰教授提到,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文化的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需要借鉴儒家关于人民观、学习观、道德观和政治观的精华,以培养有道德修养和政治才能的领导者,进一步推动社会进步。儒家文化的核心观念,如人民至上、终身学习、道德修养和政治智慧,都能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宫志翀老师在总结讲座内容时认为,王杰教授在本次讲座中提到的儒家文化的三个重要观点以及与当代政治文化建设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关于人、学习、道德和政治的全面视角,王杰教授提示我们应该充分借鉴儒家文化的精髓,以培养有道德修养、政治才能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共同推动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