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第四讲“三体六面:中国文化的体系”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作者:罗臻 金瑜萌 汪刚迪 日期:2023-05-07

  3月16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论”第四讲:“三体六面,中国文化的体系”在中国人民大学立德楼603教室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教授舒大刚先生为同学们讲授,由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傅锡洪副教授主持,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通过腾讯会议、B站同步直播。

  舒大刚教授以“三体六面:中国文化的体系”为主题,从“文化”的概念出发,从“文化”的三个层次、六个面向具体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体系与内涵,并讨论了当代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问题。

  舒教授指出,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内在特性和突出标志,是这个民族赖以发展延续、创新创造的深沉底蕴和外在维系。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首先,就“文化”的内涵来说,广义文化观认为文化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方面;狭义文化观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以及社会成员的能力和习性等的复杂整体;舒教授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是从物化的、显性的角度看待文化,这种“文化”应称为“文明”,文明是外在的、与人类生活、生产和认识只有机械的联系和外在的组合。而文化与文明不同,《周易》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以文明为本体,以化成为目标,是利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来影响人类自身行为,这又叫“人文化成”。

  那么如何实现“以文化人”呢?舒教授提出两个要点:第一,必须是文而不是武;第二,必须是化而不是伐。孔子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用德治来感化人,用礼乐来教化人,避开用政治高压和严刑峻法来威服人民,那样才能达到“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理想效果。

  接下来,舒教授指出,结合中国实际来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人格养成涉及形上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形下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以及沟通上下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舒教授将此概括为三体六面,文化也具有相应的三体六面。

  中国形上的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可以概括为三统与三教。三统即“天命”“鬼神”“礼乐”,《礼记》记载:“夏道尊命、殷人尊神,周人尊礼尚施”,“天命”即天道,是客观规律作用于人而表现出来的必然性与永恒性,解决终极关怀问题,“鬼神”即阴阳变化,象征生命的化育与回归,解决临终关怀问题,“礼乐”则是道德仁义的具体制度规定,解决现实关怀问题。在孔子出现后,三教便渐渐取代三统,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三教”即儒释道三教,儒家事功、道家无为、释家清净,三教以儒学为主干,以佛、道为辅翼,使中国人在哲学与宗教之间、理性与神性之间可以从容选择,在出世与入世之间自由来往,形成“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的中庸平和、进退无碍的心态。

  中国的形下的道德体系和行为规范以“五伦”“五行”“五常”“八德”“十义”为代表。其中又以“五伦”为核心要意,“五伦”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是中国人解决自身基本伦常关系的大纲大法,是人文之首务,家国之重典,若能处理好则诸事皆顺。

  中国沟通上下的知识体系和操作技能即是对经典的学习。任何一种文化都涉及到世界如何认识、知识如何构建、技能如何养成等问题,中国社会也有自己的一套认识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在古时就有“六略”“四部”“七学”等学科的分疏,“六略”和“四部”都是中国传统文献著录,“六略”即“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四部”即经、史、子、集,是以《六经》阐释文献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以劝善惩恶为目的的史学体系,以儒为首诸子互补的子学体系,以真善美诚为核心的文学体系。“六略”“四部”之首俱是经学,经学即是中华文献的统领,也是中华学术的根基。

  舒教授指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中下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应当重点传承的“主要内容”包括“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等三十余条,其中大多皆出自先秦儒家经典文献。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经典的现代价值可见一斑。

  最后,舒教授再次强调了学习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承载了中华文化,经典是中华文化的根,经典所蕴含的信仰、价值观和思想意识是中华文化的魂;而其中关注现实之用的道德伦理、礼乐文明、知识智慧和方式方法,则是中华民族久久为功的全体大用。总之,经典明则文化明,经典通则文化亨,经学显则文化光,经学行则中华文化可久可大矣。

  傅锡洪副教授讲座进行了精要总结,指出在当今时代,对传统文化进行“三体六面”的剖析、注重对经典儒家文献的研读对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在师生问答讨论环节,舒大刚教授对同学们提出的“君子的现代标准”“苏东坡的现代意义”“五行与五常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现场气氛活跃,同学们深受启发。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编辑:张晓芮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