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分中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来源:中国孔子网 作者: 日期:2023-01-23

  党的二十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过去的五年,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不惧困难,勇毅前行,攻克了许多难题,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探索构建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格局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等学院高度重视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直播,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就如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格局深入思考,成果斐然。

  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臧峰宇教授讲授中国式现代化——“形势与政策”系列课程第一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前提”“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与历史选择”和“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个方面展开详细阐释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强调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深刻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逻辑,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合力,在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马克思主义学院紧紧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准确、深入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做敢想敢为、善做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让全世界听到中国声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工作。作为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计划”(包括儒学)研究生培养的合作高校,中国人民大学不断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专项计划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一,聚焦培养目标, 科学育人育才。以培养学生国家荣誉感 、 公民使命感 、 学术责任感为出发点, 把学生对学术理想的追求融入以 “经典 、 主流 、 前沿”为特色的学术训练,着力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业知识扎实 、 科研创新能力强的卓越拔尖人才。

  第二,立足传统文化,涵养思政教育。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除在相关课程教学中设置对应的思政模块外,专项计划还通过课外实践教学深入推进“大思政课”教育,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修活动,接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

  为促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等院系继续从研究生教育上着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第一,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研究 生培养阶段, 思政建设的关键还在于课程思政“金课”建设上,应着力遴选能够契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项计划课程加以专门建设, 重点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课程思政课程群。

  第二,  加紧专项计划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把专项计划研究生教学用书建设与构建中国哲学自主知识体系和教育体系结合起来,打造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品教材。

  第三, 设立奖学金助力专项拔尖人才培养。研究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专门的人才力量。设立专门奖学金资助在研究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用于资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研究课题、与海外专业机构合作培养研究人才,有利于突出专项的培养特色、 提高专项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四, 加深专项计划研究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认。根据专项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 对学科方向 、教学安排 、资格考试、 学位论文等各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

  第五, 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国际“朋友圈”。与海外知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机构合作开展学生联合培养、科研辅助教学活动。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项的重要探索是在海外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人才。通过与海外相关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学生、互访开课 、 合作教学, 有利于统筹全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项人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