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整理流散的中华古籍,建立数据库推动数字化利用

汉籍合璧 文脉赓续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王沛 日期:2024-01-15

  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旨在将境外所藏中华古文献的全部情况调研摸清,进而对中国大陆缺藏的品种和版本进行复制、出版、整理和综合性研究,从而完善中华古文献的存藏体系,为国内文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提供文献支持。2023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出版了138种汉籍珍本、10种汉籍点校整理成果、2种汉籍与汉学研究著作。  古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中国汉文古籍流散于境外,其中不乏中国大陆缺藏的版本和品种。2017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启动,2018年,该工程被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山东大学是该工程的责任主体单位。

  汇集300多个学术团队千余位专家学者

  走进山东大学国际汉学研究中心古籍书库,淡淡的书香扑面而来。细细看去,书籍按照经、史、子、集排布。全球汉籍合璧工程首席专家助理陈肖杉介绍,这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其中子部书籍主要涉及诸子百家思想及艺术、谱录等,这也是全球汉籍合璧工程的起点——《子海》整理与研究。

  为何从子部开始?上世纪60年代,诸子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高亨任教于山东大学,结撰《先秦诸子研究文献目录》(手稿),交予山东大学董治安教授,子书整理与研究便成为山东大学传统学术特长和研究方向。师承董治安,山东大学讲座教授郑杰文立志把子书整理与研究推向深入。2010年,他提出对境内外现存子部汉籍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项目命名为“《子海》整理与研究”。当年6月,该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

  2013年,陈肖杉考取山东大学研究生,开始参与相关项目。最开始,他只能做一些基础性比对工作,但是随着对古籍的认识不断深入,陈肖杉有了新的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整理古籍仿佛在与古人对话,我们有责任把这些瑰宝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

  目验、复制、整理研究……经过团队共同努力,2013年11月,子海项目首批重大成果发布,出版了《子海珍本编》《子海精华编》。

  基于子海项目的经验,2014年,山东大学提出对境外经、史、子、集四部古文献进行调查、复制、整理和综合性研究,并建设各类相关数据库。2017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包含调查编目、整理研究、数字化三大部分,共有300多个学术团队共千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其中,郑杰文担任首席专家。

  调查团队足迹遍布95个国家的1988家图书馆

  书籍刊刻,不同版本特征各不相同。见得多了,陈肖杉逐渐熟悉了古籍鉴定。

  “这张书页的书口部分是白色的,叫做白口。”他说着,拿起一本书,是上课用的教具。古籍印刷后需对折装订,有的装订处会有一条黑色的细线,而到了明初,这条线加粗,被称为大黑口。仅看装订线,也能初步判断古籍年代。

  但是,有些古籍也不好判断。有一回,陈肖杉发现一本《说苑》,这是汉代刘向编纂的小说集,曾收藏这本书的清代藏书家黄丕烈认为这是宋本。“后来发现有几页被撕掉了。”陈肖杉说,缺失的那几页正是说明版本特征的书页。

  陈肖杉说:“每一本书都要编目人员亲眼看过。”由于图书馆每日借阅量有上限,团队成员有时需奔波几小时才能看上四五本汉籍。调查编目团队成员在全球各地奔走,足迹遍布五大洲95个国家的1988家图书馆,基本掌握了境外汉籍存藏情况,数量约为187.5万部。

  据介绍,团队成员要对境外每一部书进行信息录入,与境内古籍逐一对比,将所有流散于境外的古籍逐一登记,并编撰版本目录。这个目录与常见的目录不同,是对书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比如说行款,什么字体,边框有什么特征,等等。”陈肖杉说。

  研究对比后,产生了两项成果:目录编和珍本编。珍本编就是对缺藏版本进行高精度扫描,颜色等还原程度都很高,留下古籍数字化资料的同时,也避免古籍被过度使用,使其得到真正的保护。

  工作量如此之大,如何组建调查编目团队?据了解,全国有近3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派人参与调查境外汉籍,其中从事调查编目的人员达420余人,其中既有高校教师,也有留学生和海外华人。

  实际上,调查编目只是第一步。文献若是存在底本不佳、校勘不精、训释讹误等问题,研究工作便无法得出科学结论。因此,古籍需经初核、复核,初选、复选,才能确认是否具备复制的价值;经过专业、精细的校对,才能成为可信可靠的学术研究资料。

  眼下,成员们正加速推进境外汉籍存藏数量的摸底调查,目前已经比对完成36万多部汉籍编目工作,从中遴选并复制稀缺汉籍1600余种,其中260种已出版。

  建立数据库,推进汉籍数字化利用

  每整理一本古籍,团队成员都要尽力将其来龙去脉研究清楚。“每一本书都有故事。”陈肖杉说。

  “保护利用好古籍,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在加入我们,共同努力,展现中华文明赓续绵延、生生不息的力量。”郑杰文说。

  今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还将目验编纂或修订完善境外汉籍版本目录25万条;对90个境外藏书机构进行进一步调查和沟通;复制1000部境内缺藏汉籍;新开展15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境外汉籍的点校整理工作;新开展2项汉籍与汉学研究项目……

  虽然任重道远,但郑杰文信心满满。为了让古籍真貌永存,山东大学依靠数字化手段,建立了古籍数据库。目前,山东大学已经与全球20余所图书馆或藏书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正在建立的全球汉籍目录数据库第一期录入书目36万余种,另有全球汉籍图像数据库、全球汉学研究论著数据库也将同期推出。

编辑:衣悦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