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儒学“情感转向问题反思”工作坊成功举办
来源:当代儒学 作者:徐玲 日期:2023-07-04
2023年6月29日,《当代儒学》编辑部成功举办了“当代儒学情感转向问题反思”工作坊,来自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者与会发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部分博士生、研究生参与了讨论。
工作坊伊始,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做了题为《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十大问题》的主旨发言。他提出,当代儒学理论已经形成了一股明显的情感转向趋势,其中尤以“情理学派”为代表;目前亟需通过反思其中暴露出来的理论问题,推动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进一步发展与深化。这十大问题是:(1)关于情感与存在的问题,包括情感与“事情”、情感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即怎样阐明情感是一个“前存在者”“前主体性”的观念;(2)情感与心灵的问题,即怎样阐明主体的心灵亦是由情感所给出的;(3)情感与理性的问题,即怎样阐明理性并非情感之外的东西,而是情感本身的“情理”;(4)情感与知识的问题,即怎样阐明认知活动本质上也是情感活动;(5)情感与意志的问题,即怎样阐明意志亦是情感的一种继起形式;(6)情感与自由的问题,即怎样阐明自由问题终究是“情感自由”的问题;(7)情感与道德的问题,或者说情感与伦理的关系问题,亦即“情与礼”的问题,即怎样保证前存在者的价值中性的情感也能导向正面的伦理道德建构;(8)情感与审美的问题,或情感与美学的问题,即怎样阐明情与美并不是并列于知与真、意与善的观念,而是后者的起源;(9)情感与超越的问题,即怎么阐明外在超凡者也是由情感所给出的;(10)情感与诠释的问题,怎样阐明一切诠释活动都是情感活动。
第一场学者发言,由胡骄键老师主持。四川师范大学李慧子老师的发言《儒学重情还是重心》,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心与情的关系问题,二是戴震的大共情与心的关系问题。安徽师范大学刘宏老师的发言《情与理的辨证》,强调情理学派所言的“情理”不同于宋明理学,已然超越形上形下的分疏,而是存在论层级的观念。南京大学李海超老师的发言《面向当下生活体验的情感儒学研究》,立足心灵儒学,面对当下生活的实际问题,对情感做出了进一步的细分,并探讨了当代人的心灵危机背后的原因。兰州大学杨虎老师的发言《情感领悟如何为诸情感活动奠基》,指出本源性的情感领悟是情境不二的,探讨情感领悟对诸情感活动的奠基意义。
第二场学者发言由李海超老师主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骄键老师的发言《儒家为仁之方的现代转化》,关注现代社会的生活实践中如何爱人,他提出了四项原则,即不伤害、尊重、关注和回应。广西师范大学赵立庆老师的发言《论康德的敬重》,涉及情感自由是如何可能的、敬重情感起什么作用、敬重是否能达到情感的自律等问题。南京大学张小星老师的发言《儒家“情感诠释学”何以可能?——当代儒学“情感论转向”的方法论反思》,旨在阐明一切诠释都是情感诠释,并指出在情感诠释的活动中产生新的主体是“情感诠释学”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山东大学郭萍老师的发言《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主体性困限》,指出尽管生活情境中的感触是情境不二的,但是我与情境“不分”不等于“不二”“同一”;任何领会都源于不同个人生活经历之前见的领会,因此任何人的领会都不具有普遍一般性,每个人需要承认自身领会感悟的有限性,才能以开放的态度与差异甚至对立的观点进行对话并相互借鉴。
在讨论环节,与会学者与博士生吴多键、研究生张震宇、王一川等就上述发言内容所提出的深刻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通过本次工作坊的交流,与会者对当代儒学情感转向的理论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为进一步思考奠定了基础。
编辑:张懿程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