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翟奎凤

翟奎凤:儒家教化重视情理交融

2019-04-22 13:41:00  作者:翟奎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儒家是情理交融的人文教化系统,既讲晓之以理,也讲动之以情。  

  儒家讲情,重视感情,强调陶冶性情,是孔子原始儒学的一个突出特征。就六经来说,《诗 经》和《乐经》都是针对情感的,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说诗教是儒家的始 教,乐教是终教,通过诗教、乐教来变化性情、提高人生境界,是孔子人生教育的重要方针。

  孔子本人很有生活情趣,他是音乐大师,也非常喜欢唱歌。孔子还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 游于艺”,艺术、美的境界是孔子人生理想的化境。艺术和情感教育,或者说美育,在孔子教化 思想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于孔子人生教育的至始至终。   

  与情紧密相关的是爱,《论语》中孔子也多次说到爱,如“节用而爱人”、“泛爱众而亲仁” 、 “仁者爱人”等等。一般认为,儒家所说的爱有差等。其实,孔子也强调“泛爱众”,《礼记·礼 运篇》说:“人不独子其子,不独父其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来韩愈也 说,“博爱之谓仁”。儒家的仁爱是人道的、温柔敦厚,在一个由近及远、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的 空间中经验性展开,并呈现为等差序列。 

  在儒家的教化思想中,“情教”与“爱教”有较大差别。儒家的“情教”注重通过艺术的方式来陶冶性情,宣达心情,有种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审美情怀,突出的是人与 天地自然的和谐,是乐教精神。而儒家的仁爱之教,则主要是伦理的、世间的,突出的是人与社 会的和谐,有着礼教的精神。   

  儒家说教充满着人文理性精神,在《易传》、《大学》、《中庸》、《孟子》、《荀子》等先秦经典 中都有鲜明体现。特别是到了宋明理学,“理”成了绝对本体和绝对精神,主宰着天地自然和人 间社会的一切。宋明儒学的理性精神独大,无形中压抑了原始儒家所重视的以《诗》、《乐》为代表的情感教育。   

  很多人认为,宋明理学的产生受到佛教特别是华严宗的很大影响,而华严宗将“理”当作绝 对本体、真如、佛性的代称。宋明理学的“理”确实与华严宗所说的“理”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佛教认为正是情和爱遮蔽了人的佛性,是世间无明烦恼的根本,因此,讲智慧解脱,特别重视理性,否定情感。宋明理学轻视情感、重视理性的特征,确实是受到此种精神的影响。宋明以来, 儒家理性精神独大的传统一直影响到现代新儒家。儒学要想重新为大众喜闻乐见,必须重视孔子 一直强调的诗教和乐教。 

  【作者:翟奎凤,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 

编辑:赵珂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