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朝,山东大学易学哲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齐鲁师范学院教授,美国麻省大学访问学者。在《周易研究》(CSSCI期刊)、《孔子研究》(CSSCI期刊)、《中州学刊》(CSSCI期刊)、《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期刊)、《理论学刊》、《兰州学刊》、《关东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出版著作《<易经>注译》《<周易>注译》、《杨氏易传》(点校,《儒藏·经部易类》 精华编四)、《要做事先做人——立己修身最为先》等著作多部。在校内主讲《中国哲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伦理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经典导读》(《论语》、《老子》等)、《周易漫谈》等课程。
杨简的易学视野下的工夫论以人心自明自灵为前提,强调“不起意”。它以“毋意”为纲,以止绝意、必、固、我为内容。 [详细]
一说到家风,不得不论及家风存在之前提——家庭。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典型的初级生存群体。人类有家庭性,人是家庭的动物,正是由于家的存在,才使人以“家人”的身份区别于“野兽”。每个人从小对家庭都有一种本质性依赖,一个人生下来之后,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以某某的“儿子”或... [详细]
从经典诠释建构哲学系统,是中国哲学前进的动力和主流。在经典与诠释的张力下,文本的经典地位发生着转换,诠释的意义追寻发生着游移。王守仁以心学诠释经典,实现了对经典诠释的超越。他以古本为基,透显了对原始儒学的复归。 [详细]
文化越来越以自己崭新的姿态成为当今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被公认为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和实施为契机,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迅速发展、朝气蓬勃的新局面。 [详细]
中国传统哲学更加注重和强调悟性、直觉和体验,是“悟性主义”的,这在心学传统中体现的更为突出。杨简作为陆氏高徒,好学善思重悟,经过屡次悟觉,其心学思想由浅入深,由微而著,逐渐确立、丰富发展和深化完善,最终把一切收摄于本心之中,确立了自己彻底的心学体系,彰现了... [详细]
本体问题是中西哲学始终关注的焦点,《易传》作者继承前贤成果,对易道本体问题进行了独到阐述,将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源归为“易”或易道,并认为“易”道内涵阴阳、流变不息,为形上之道、范围天地、曲成万物,“寂然不动、恒久存在,“易”道“易简”不繁、顺适畅达。 [详细]
孟子维护、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学传统,提出以人性论为核心的修养观。孟子的人性本善论,显示出了人之为人的价值所在,为整个孟子的修养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详细]
《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在汉代被推为五经之首,其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历来被众多学者深研、探究和推崇。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