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院长(2012年12月至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8-2022);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中国哲学会大陆地区执行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哲学史学会长。出版学术著作12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主编《比较哲学与比较文化论丛》(已经出版了12辑)。曾为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先后出访过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威士里安大学、德国特立尔大学、慕尼黑大学、澳大利亚的拉托部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日本东北大学等。
【摘要】在《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部分,笔者尝试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乾嘉学术中皖派代表人物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做一理论总结与概括,即将其"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的方法概括为语言学方法,将其利用经学研究过程重视以知识说经的实证方法,和"大... [详细]
“儒商”一词,起源何时,暂无确切考证。大体言之,晚明社会出现“富贾何负宏儒”的商儒关系新论,儒商的观念则大约因之而起。儒家思想史上,人们往往将子贡视为儒商的典型代表,而范蠡、计然也被视为儒商。当代中国人对于“商”的价值认识再次发生变化,特别是近十几年来,人... [详细]
“思想的魅力”主要是回答来自外部的对于哲学价值的疑问;“成人的学问”主要是从内部来回答哲学自身的性质。因此,今天的文章主要分成两个部分。在今天的世界,金钱、物质财富都被视为最实在的东西,人人都喜欢。而思想却被视之为虚的,似乎只有吃饱了撑着的人才去玩玩思想。... [详细]
网络时代,我们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成名似乎也越来越容易。传统的权威、圣人似乎已经被堙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里,传统意义上的经典(主要是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里)是否还有价值?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