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王赛时

人类之手的共同擎举 ——寰球视野下的小口尖底瓶

2021-03-16 13:08:00  作者:王赛时  来源:探究古文明

  序说

  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文化中特有的陶制容器,产生年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之前,最晚在庙底沟二期文化中还能找到,其存续的时间长达1700年。随着青铜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瓷器的登场,小口尖底瓶离我们渐渐远去。然而直到如今,有关小口尖底瓶的谜底还没有被完全揭开,这种器具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用途,一直众说纷纭。为此,笔者从世界历史的视野来解读小口尖底瓶的奥秘,让历史还原其本来面目。

  仰韶世界酒史馆

  一、小口尖底瓶的多样猜想

  仰韶的小口尖底瓶,造型优雅,色彩靓丽,很让人喜爱,但因为是尖底,无法放置,所以引出了各方面的猜想。

  从仰韶小口尖底瓶面世之日起,有关小口尖底瓶用途的猜想就蜂拥而至,有汲水器之说,有盛水器之说,有炊煮器之说,有祭祀器之说,有冥器之说等等,可谓众说纷纭。还有人将仰韶文化的尖底瓶视为“物理学知识的萌芽”,将其提升到古代科技的高度。

  小口尖底瓶,半坡类型(公元前4600-前4400年),临潼姜寨遗址出土,高41厘米,口径5.8厘米,泥质红陶,杯形小口,细颈,腹偏下部置环形器耳一对,腹中上部拍印斜向绳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汲水器之说较为流传,甚至进入了学校的教材读物,有些博物馆在展示小口尖底瓶的的时候,也多用图表形式来说明这是汲水器,为此,汲水器之说的传播影响面最广。甘肃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半坡博物馆都曾用模拟汲水的展板来解读小口尖底瓶。然而,总有细心的人提出质疑,有意进行科学测试,发现小口尖底瓶并不具有自动汲水的优越性能,因为口径太小,汲水速度太迟缓,如果用来盛水和倒水就更不方便。我们试想,小口瓶子汲水太慢,把瓶口设计为大口岂不更为便利?古人离我们很久远,但不要低估他们的智商。

  杯口红陶尖底瓶,仰韶文化早期,甘肃省博物馆藏。

  主张炊煮器之说的人最少,笃信者也不多,因为细长形尖底瓶的上半部很难导热,尤其是瓶上的双耳就不能设计在瓶身中部,否则遇火加热就率先烧毁耳部的提绳。把小口尖底瓶当作炊煮器,估计谁都不会去应用。

  认为小口尖底瓶属于祭祀器的猜想,最能贴近器物的用途,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的祭祀首选的都是酒器,就连祈雨也不会供奉水器。在华夏传统文化中,酒是沟通天、地、神、人的媒介,没有了酒,人天两隔,那是无法呼应的。

  二、小口尖底瓶的酒器功能

  从器物的功能上说,小口尖底瓶是酒器,因为先人有意把它设计为尖底,就是不让你轻易放下,无论用于是祭祀、祈雨、巫卜、供奉祖先神明或者宴饮,都要手擎为敬。古人宁愿再设计一种支架或底座,也不直接把这种器物做成平底。古人对酒的崇敬之心,在构思其容器的时候,渗透得相当深刻。

  旋纹彩陶尖底双耳瓶,马家窑类型(距今5000年—4700年),出土于甘肃陇西县吕家坪,甘肃博物馆藏。

  红陶束腰尖底瓶,1958年郑州市后庄王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早先的中国人都把酒器做的很复杂,这是因为,最初的酒属于生活中的奢侈品而不是易得品,酒来之不易,因此倍加珍贵,盛酒的器物也就在造型设计和物力投入上远远大于水器。我们绝不能因为当代的酒属于大众产品,就联想古人用酒也那么轻松。在漫长的史前时代,一坛好酒不易得,一件精美的酒器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小口尖底瓶就是这种向往的历史结晶。

  仰韶时期的小口尖底瓶,出现了不同的造型,形状有长有短,有粗有细,但都瞄准了盛酒的功能。细长的小口尖底瓶用于酒液的澄清,便于渣滓沉降,尖底部能够集中收集沉淀物;浑圆矮胖的尖底瓶可以用于祭祀,便于手持和擎举。因为造型为尖底,无法放置,所以瓶身偏下部位往往设置一对环形器耳,以利于双手把持或穿绳提携。

  三、世界各地都在创意尖底瓶

  不但史前的中国人设计出了小口尖底瓶,放眼世界,寰球古民也都不约而同地设计和使用了尖底瓶。在世界历史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很多地区都制造过尖底瓶,器形虽有差异,但“尖底”造型则是全世界的共识。

  腓尼基双耳尖底瓶(公元前700-前600年),塞浦路海岸沉船打捞出水,瓶身铭刻着拥有人和葡萄酒检查员的名字。地中海周边常见这种尖底瓶。

  世界各地出现的尖底瓶,风格差异最明显的是器具口部的设计构思。中国的尖底瓶主要特点是小口、尖底,因此我们定名为“小口尖底瓶”。当然,中国各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尖底瓶,其器形与口型也不尽相同,有小直口、方形口、月芽形口、喇叭口等式样。学术界曾以不同口型的尖底瓶来划分文化期,葫芦形口、杯型口为仰韶早期,双唇口为仰韶中期,平沿口(或称平唇口)为仰韶晚期。

  走出中国,我们会看到,寰球视野下的尖底瓶更是瓶琳琅满目,其口型则更为多样,有小口尖底瓶,有大口尖底瓶,有敞口尖底瓶,还有葫芦口尖底瓶,另有超大体积的尖底瓮,尽显丰硕之态。世界尖底瓶品种之繁多,能使你眼花缭乱。

  最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尖底瓶曾经遍布世界各地,相隔有万里,时代有前后,山川异域,难以交流,各自封闭一方却创意出共同指向的尖底瓶,朦胧之间,人类好像总有神通之处。尤其巧合的是,全世界的尖底瓶,都与酒发生着密切联系,大家心有灵犀,始终让尖底瓶笑纳一方美酒。

  中东陶钵画(12 世纪初),描绘法蒂玛王朝使用的酒具,钵画上左为大食胡瓶,右为带盖小口尖底瓶。这是古代中东和北非最珍奇的尖底瓶。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

  于是,我们不禁要发问:全人类都在把尖底瓶用为酒具,那么,对酒的精神诉求最为强烈、对酒的文化理解最为深厚的中国人,还会游离于世界之外,独自把小口尖底瓶当成汲水器么?

  现在,就请我们一起,遨游于世界历史,看看全世界古老的尖底瓶都曾经做了些什么。笔者将会以连载数篇的文章,与诸君分享人类之手共同擎举的尖底瓶。

  王赛时简介:

  王赛时,中国酒史学家,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酒史、中国饮食史的研究。出版过《中国酒史》等多部著作,填补了中国酒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重大影响。

  王赛时还致力于中国酒文化的传播事业,曾为国内诸多酿酒企业制定过文化方案和博物馆方案,参加过“中国酒都”、《中国名酒志》等国家项目的认证工作,并长期为源坤和酒育全国品酒师培训班授课。

编辑:解放
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