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山东省图书馆承办的尼山书院阳明学公开课在山东省图书馆国学分馆开讲。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知名学者吴光以《王阳明的生平事功及其思想主旨》为题讲授阳明学公开课第一讲。
吴光教授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王阳明的生平事功及其思想主旨与基本精神。王阳明自幼立志要做圣贤,出仕以后,不畏强权,仗义敢言;被贬龙场,得悟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道;治江西,力行亲民、爱民、保民之道,建立了卓著事功;在戎马倥偬中授徒讲学,建立学派,通过讲学建立良知心学,传播中外;晚年证道天泉,提出四句教言,为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思想主旨,以“良知”为德性本体,“致良知”为修养方法,“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明德亲民”为政治应用,建立了以道德自觉精神、人文精神、多元和谐精神与力行实践精神为基本精神的良知心学,对于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救治当今社会弊端、建立民主仁政治理模式、开展多元文化交流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据悉,尼山书院系列公开课每年举行一个系列,每个系列举行12堂讲座,邀请12位全国知名学者做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的报告,本次“阳明学”系列公开课是全国首次大规模系列性的公开课。
讲座结束后,中国孔子网记者对吴教授进行了采访,整理内容如下:
实至名归 中国孔子网荣膺“国学十大网站”之首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指导,天津市委网信办、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天津市河西区委区政府主办的“文传榜·2016”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系列征集发布活动在天津举办。中国孔子网在此次评选中力闯三关脱颖而出,荣膺“十大国学网站”之首。我们就此喜讯采访了吴光教授,吴教授从中国孔子网在媒体传播中所起到的示范作用,以及孔子学堂的全面普及,谈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下为采访(视频)实录:
“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是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于2017年1月颁发以来,引发海内外各界的积极响应,各地学者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建言献策。吴光教授讲到开设公开课意义重大,是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一个重要举措。意见中明确要求“开设中华文化公开课”。公开课的开设作用:其一,山东作为践行两办意见的实施,是先行一步,起到带头的作用,今后各个地方公开课会越来越多,通过这些公开课的设置,能够不断地传播,更利于儒学的传承。其二,公开课讲座不只是限制于学生课堂之中,还能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前来学习,通过社会人士的传播,影响会逐步扩散,公开课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同时,公开课面向民众开放,有助于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知行合一”论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是进行干部廉政教育、提高全民道德水平、提升文化自信的需要
吴教授说阳明文化对我们现代社会、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所谓阳明学,实质上是以“良知”为德性本体,以“致良知”为修养方法,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经世致用为为学目的的良知心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论对于对我们治国理政也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导意义。通过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以提升干部队伍的道德人文素质。这对启迪官员的道德良知,推行廉洁政治,执政为民,取信于民,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在这里要提到王阳明的亲民思想,亲民思想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以民为本,朱熹《四书集注》中的《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王阳明就根据《大学古本》把“在新民”改为“在亲民”。这个“亲民”就像孟子所说的“亲亲而仁民”,亲之即仁之,就是孔子所说的“安百姓”。这么一种重民生的精神,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人文精神。
吴光简介
吴光,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浙江省儒学学会执行会长。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著有《黄老之学通论》、《儒家哲学片论》、《儒学百问录》、《儒道论述》、《天下为主——黄宗羲传》、《黄宗羲与清代浙东学派》等多部学术专著和个人论文集,还主编了《黄宗羲全集》、《王阳明全集》、《刘宗周全集》、《马一浮全集》等大型古籍,主编了《阳明学研究丛书》及20多部论文集,在国内外30多所大学、研究院所作了百余场学术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