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由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暨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第三届文化经济发展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现场介绍了《文化经济发展年报2016》要点,并接受了光明网记者的独家专访。
光明网:“文化经济发展论坛”如今已经举办了三届,您是历届论坛的重要参与者,请您介绍一下为什么要举办“文化经济发展论坛”,有什么意义。
魏鹏举:首先,我们举办的初衷是想把文化经济学的概念“立起来”。第一届文化经济发展论坛是由中央文资办主任王家新牵头举办的。当时准备把国际上的大著作《文化艺术经济学手册》翻译过来,除了组织专家团进行翻译,还采用了新型的众包模式,在网上发布翻译任务,经过筛选后形成专业的翻译团队,从而实现文化经济学学科和国际的对接,所以第一届文化经济论坛更多地是站在学术的立场。在举办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化经济学的概念得到了很广泛的认可,就持续举办下去。
现在中央也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要融合发展,因而从融合发展角度来看,文化经济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另一方面,中央也希望从供给侧意义上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对创新型经济的带动作用。再者就是如今文化加相关经济行业形成一个大文化经济的范畴,比如“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这个概念。我们也希望把研究和实践发展有效地结合起来。
光明网: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在哪里?哪些文化领域的发展空间更值得拓展?
魏鹏举:一方面是文化产业深度的结构性调整,也就是去产能,把文化产业中附加值比较低的部分降下来。虽然这样有可能会暂时牺牲整体文化产业的规模增速,但却有利于文化产业朝着结构更优化、现代技术创新和新兴消费高度融合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度明显提高。比如说网红,就是自媒体时代的一种大众亚文化现象。网红经济是这种基于自媒体大众文化的经济活动集合,是典型的互联网文化消费活动现象,这方面的发展是非常快的。还有文物加创意,也是2016年的一个热点。第三,就是文化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目前已成为很多地方文化发展的战略。
光明网:2015年9月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提出要繁荣发展网络文艺。那么您认为相对于传统形式的文艺,网络文艺有什么样特点呢?
魏鹏举:与传统的非网络形态的文艺形式相比,网络文艺有自己的优势。首先,网络文艺依托于互联网传播,解放了人们的艺术创造力,让每个人的文艺创造才华都有平等的展现机会;第二,网络文艺对接的受众需求更广泛,分散的海量的创造和需求都可以形成网络化的对接;第三,网络文艺更易形成完整的IP产业链,即知识产权产业链。互联网上的内容从一开始就是基于海量的网民兴趣而产生,所以网络文艺一旦流行就有特别好的受众基础,这些文艺作品可以改编成影视、游戏、表演、戏曲等多种形态。
当然,网络文艺有其不足的地方。首先表现在文艺作品缺乏深度,这和网络的碎片化、自媒体化有很大的关系。大家也很难去有足够的时间、兴趣来关注特别严肃的创作。另外,网络文艺目前还没有形成传统文艺的创作体系。比如说网络文学作品从创作到发表,缺乏编辑对内容的把关、润色。
光明网:网络文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网红,您又是怎样看待网红这种现象?
魏鹏举: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网红的发展也是如此,但总体来说我认为网红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积极的。网红文化迅速发展,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是我们必须要尊重的事实。互联网使得国内所谓的“屌丝”有了充分实现自己文化权益的平台,他们想表达的、想创造的、想追求的都可以通过这样一个相对开放的、扁平化的文化空间来实现。尽管网络文化产品的品质良莠不齐,但是文化的本质就是多样性,而网红恰恰呈现出了这种多样性。
光明网:本次论坛重点讲到了PPP模式,请您简单介绍一下,PPP模式的发展会对文化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魏鹏举:PPP模式其实就是公司与政府合作投资,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种财政的变革。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理论上应该由政府来提供,但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时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政府收入和支出的矛盾。大众对公共设施服务要求越来越多,但是政府的收入却没那么多,这就关系政府投入的效率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对这些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后期的运营维护。比如政府花钱建设体育场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后期运营,所以后期这些场馆就闲置了,而用PPP模式就可以克服这些问题。
首先,采用PPP模式可以引入社会资本,解决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问题;另外,PPP模式可以增加投入的效率;再者,PPP模式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让项目可持续化发展。目前PPP模式需求越来越大,但我们对PPP模式的认识理解还远远不够,它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还有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开发,针对公共文化资源做IP的衍生开发,这样的意义会更大。
光明网:刚刚您谈到文化资源的传承开发,现在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争夺名人故里等现象,那么在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魏鹏举:首先是注重在文化资源开发时的学术性。所谓学术性就是真实性、严谨性、系统性。各地要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做学术性的梳理,没必要生拉硬扯,只要用学术态度去认真地挖掘,每个地方的历史化资源都非常多。其次,要对传统文化资源做提炼和简化。每个地方的文化资源都很丰富,比如山西运城有关公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等等,从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来看,不可能把所有的文化资源都开发出来,并且每一种文化资源不一定都有产业化的前景,因而需要结合区域经济的特征,结合当地文化资源的禀赋做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