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专家库 >学术专家 >万俊人
微信图片_20190111090050.jpg

万俊人

万俊人,1958年生于湖南岳阳。1983年获中山大学哲学学士,1986年获 北京大学哲学(伦理学)硕士,随后留校执教,1987年破格晋升讲师,1990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晋升教授,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工程”受聘于清华大学,2007年入选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8年1月入选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2000-2012),2012年10月始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院长,2013年始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校长聘教授聘任委员会(文科七人小组)委员,校发展战略规划委员会委员。   

  • 万俊人:诗的复兴与当下文化语言环境一议(提要)

    首先,有益于净化当下社会话语过度商业化、技术化、数字化的“逆文化”的语态,这是“后文革”时代我们的社会所面临所滋生的新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现代性的文化问题。其次,有益于校正当今中国(也许是自“五四”以来的整个中国)文化话语日趋欧美化(西化)之偏颇。晚近以来... [详细]

    2019-07-26 16:28
  • 万俊人:文化软实力从何而来

    什么叫文化软实力?这是最近一些年我们才意识到的一个大问题,最早是外国朋友或者外国的政要帮我们意识到的。本世纪初,在一个很公开很正式的场合,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女士说,中国的发展“不足虑”,为什么呢?因为她觉得中国只有钱,只有GDP,没有文化“软实力”。她这个讲话... [详细]

    2019-07-26 16:16
  • 万俊人:如何看待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承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这是近代以来纠结于国人心头却又尚未真正解决的文化问题。尽管我们已经明确“古为今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等基本方法论原则,然而古之文化究竟如何“今用”,如何判别“糟粕”与“精华”,如何将传统文化中的“精... [详细]

    2019-02-27 15:05
  • 儒家美德伦理及其与麦金太尔之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视差

    尽管自13世纪意大利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M·Polo)发表其旅中《马可·波罗游记》之后,欧洲人的“中国知识”兴趣已露端倪,且经过16世纪中晚期以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O)为代表的耶教传教士的经年努力,这种“中国知识”的西方了解逐渐形成一种学术传统,即所谓... [详细]

    2019-01-14 11:55
  • 万俊人:人文学的礼拜

    我和人文学院的全体老师、教职员工们一样,都对你们的未来寄予了高远的期待。我希望你们在场的每一位在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后都不仅能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文学界的令狐冲,而且还能成为“扫地僧”。与令狐冲相比,“扫地僧”不仅武功高强,而且重德,德艺双馨,几近完美。 [详细]

    2019-01-14 11:52
  • 万俊人:传统美德伦理的当代境遇与意义

    美德伦理指生活在某一特殊道德文化共同体中的个人,在承诺并实践其独特的“特性角色”过程中所获得的卓越成就及其展示的优异品质。传统美德伦理在当代遭遇挑战,主要表现为:(1)现代社会的结构化转型所带来的日趋公共化趋势,动摇了传统美德伦理赖以存在的社会根基。 [详细]

    2019-01-11 11:03
  • 万俊人:三千史乘宗司马,七二贤能慰仲尼

    万俊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上、下卷)《寻求普世伦理》等。 [详细]

    2019-01-11 10:31
  • 书里乾坤自在游 ——我与《读书》四十年

    时间是存在之维。德国现代大哲海德格尔写作《存在与时间》时肯定有诸多考虑,但其中之首要,一定是他看到了时间作为存在之流变刻度的独特意义。时间是存在之所以存在的维度,故尔有所谓“现在”、“曾经”、“将来”之分;也是存在之所以不在或者缺席的维度,因之有所谓“哪里... [详细]

    2019-01-11 10:26
  • 《当代湖湘伦理学文库》总序

    夫伦理者,伦之序,礼(理)之分,道之德也。而伦理学之所谓者,乃关乎伦理道德之哲学学问也。汉语中,“伦”、“理”二字初见于《尚书》、《诗经》、《易经》诸典,尔后《礼记》首次以乐通“伦理”将之连用,始成一词,其义理生焉。与之相关者,当谓“道德”一词,始出不一而... [详细]

    2019-01-11 10:24
  • 关于“再写中国伦理学”的小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起首专栏一直是极富学术特色和学术声誉的,实非平常主题及一般主题论文所能荣登。2019新年首期之“再写中国伦理学”专栏更是犹如天边春雷滚动,仿佛预示着某个时刻的来临,抑或,是某一事件即将发生。 [详细]

    2019-01-11 10:19
鲁ICP备15031955号 Copyright © 2001-2010 www.chinakongzi.org All Right Reserved   主办: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