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窗外阳光灿烂。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严重,响应政府号召,仍然窝居在家里。
一切打发时光的办法都用了。看书、玩手机,发微信、吃饭,喝茶,在网上下棋,偶尔与好友聊聊天。
突然想到,2500年前,若孔子遇到目前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其实是有答案的:
《论语》第七篇第四章记载了孔子退朝在家的情况:“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何谓燕居?按照郑玄的解释:退朝后闲居在家也。
为什么是燕居?而不是其它的居?那些《论语》研究专家们似乎从来没有考究过,研究过。
我生活在北方,在农村居住过十七年,知道什么是燕居。
我认为,燕居至少包括两个含义,一是燕子窝,二是像燕子那样在窝里生活。
每当春天来临,燕子由南方归来,第一件事情是筑巢。
我家的老北屋,有一年,就来了一对燕子筑巢。
我那不识字的没有文化的但善良无比的老娘不知从那里听说,燕子筑巢会给这家人家带来好运,就嘱咐我说,“敞开门,千万别打搅它们,让它们好好垒窝”。
于是我敞开门,让它们好好垒窝。
垒窝时的燕子是异常辛苦的,进进出出,飞来飞去。一天至少得飞几十趟。
也就是十多天的功夫,窝垒好了,燕子住在里面,偶尔露出两只脑袋。
之后,燕子下了蛋,孵出了小燕子,一家子叽叽啾啾,快乐无比。
据说燕子窝里是极舒服的。里面净是些松软的东西,如羽毛、头发丝、棉花、小布屑等。
《论语》中说“子之燕居”,其意思是说,孔子退朝在家闲居的时候,如燕子那般生活。
网上有篇短文,介绍了燕子的生活习性,可以加深对燕居的了解:“燕子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
在孔子那个时候,显然不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朝廷实习的是早朝制度。如果有事,就处理事,没有事就可以回家了。
我们常在电视里看到这种情况:
值班官员大喊: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想想那个时候,大部分的情况是无事退朝。
到了家,没有这规矩,那约束,孔老夫子于是“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啥叫申申如也?如果你读《论语》,读不同的版本,会发现两种解释。
一种是孔子正襟危坐,即使在家里也穿戴整齐。
为什么会有这种解释呢?
问题出自对这个“申”字的解释上。
首先,“申”有约束的意思。
既然申是约束的意思,那理所当然地就是穿戴整齐。
孔老夫子在家也穿戴如在朝廷那样,既不符合常识,也不符合情理。
但“申”还有一个意思,“申“同“伸”。是伸开,伸展的意思。
既然申是伸开伸展的意思,那就是十分放松,于是有了另外一种解释:
孔老夫子退朝闲居在家的时候,神态十分放松。
这才是退朝后在家的真正样子。
理解了这一点,后面的就不难理解了。后面是“夭夭如也”。
要想理解“夭夭如也”,先了解“夭”。
何谓夭?夭有两个意思,一是早死,二是绚丽茂盛的样子。
显然,这里绝对不是早死的意思。
“夭夭如也”,容易使我们想到桃之夭夭。注意是桃之夭夭,而不是逃之夭夭。准确地讲,逃之夭夭这个成语是不存在的。
桃之夭夭,出自《诗经.周南》。借写桃花之艳,描写了一个新娘的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 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 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 宜其家人。”
许多人看起《诗经》来总是觉得难,我还是附上译文吧。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花儿开得红灿灿。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和顺又美满。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丰腴的鲜桃结满枝。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家庭融洽又欢喜。
翠绿繁茂的桃树啊,叶子长得繁密。这个姑娘嫁过门啊,定使夫妻和乐共白头。”
这首“桃之夭夭”,使我们想到这位新娘笑靥如花。
《论语》中说夫子“夭夭如也”,当然不是指孔子笑靥如花,但有可能指孔老夫子“心花怒放”。
说“心花如放”可能有点过,但说和颜悦色应当最为恰当。
因此,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应当这样翻译:
“孔子退朝闲居在家的时候,详和安宁,不急不躁。既舒展轻松,又和颜悦色。”
孔子讲过“君子不忧不惧”,孔子又讲过“既来之,又安之“。孔子闲居在家之所以轻松愉快,是因为其有超人的定力啊。
在疫情严峻的情况下,应当学习这种定力。
(写于2020年元月三十日下午三时至四时,时庚子年正月初六,窗外阳光灿烂。)